徐瑞
【注释】穟:指竹叶菜。十二节:指竹叶菜的茎有十二个节。 【赏析】这首诗是说竹子的叶子在风吹雨打中落下,但富贵不能与它相比,因为富贵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竹子则代表着一种内在的精神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1. 投装即虚馆:这里“投装”指换上旅行装束;“虚馆”意为空荡荡的馆舍。整体意思是说作者刚进入山中,便立即更换了衣服,进入了空无一人的馆舍。 2. 檐溜犹浪浪:檐下的水滴声听起来像波浪一样。这里描绘的是山中寂静的景象,没有一点喧嚣的声音。 3. 主人眼为青:这里的“主人”指山中的某个人。“眼为青”意味着这个人的眼睛看起来是青色的
枯樵生活火,清瀑荐灵芽。 且赏此味永,从渠客未嘉。 注释:我入山后离开的时间是五十五天,这段时间里,竹屋里点着青灯,山阴处的拐杖鞋都忘记了。对于我的痴痴妄想,已经没有办法再追究了,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我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共二十首诗。 枯樵:指砍柴人。 生活火:在火上煮饭或取暖。 清瀑荐灵芽:指用清凉的瀑布水来浸泡灵芽茶。 且赏此味永:暂且欣赏这美妙的味道。 从渠:任由他。 赏析
绿叶映芳蕤,贞姿在空谷。 注释:树叶的绿色映衬着花朵的美丽,而花朵的贞洁之姿则存在于深深的山谷之中。 译文:树叶的绿色映衬着花朵的美丽,而花朵的贞洁之姿则存在于深深的山谷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绿叶和花朵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花朵的贞洁之姿,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纷繁世人同,寂寂君子独。 注释:纷杂的人世间
注释:枯树的根寄托在断崖之上,风雪交加时槎牙参差。疏落的花朵如同高人一样,收敛衣襟不敢折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冬景的画面,诗人在山上住了五十五天,期间创作了二十首诗词。其中一首名为《竹屋》,诗中写道:“枯根寄断崖,槎牙老风雪。疏花如高人,敛衽不敢折。” 枯树的根寄托在断崖之上,风雪交加时槎牙参差。疏落的花朵如同高人一样,收敛衣襟不敢折取。 这首诗描绘了山野中的自然景象
【注释】: (1)“余自”二句,意谓我自从进入山中,离开出山已经五十五天了。 (2)“竹屋”二句,意谓在山中的竹子房屋里,点着青灯,靠着山阴的拐杖,拄着鞋忘其痴不了事矣。 (3)“随所赋”三句,意谓随意作赋记录下来共二十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于山中,写自己生活情趣和山水情怀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我自入山出山已经五十五天,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 有客携笛来,一声山石裂。 老子据胡床,东峰方吐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在山中度过了五十五天,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他喜欢在竹屋中青灯下读书,享受着山阴杖屦的乐趣,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每当听到笛声悠扬,他就会感到心旷神怡。而当月亮东升时,他更是觉得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
【注释】疏声连:指稀疏的竹影投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淡淡的光斑。永夜:即长夜、深夜。三生梦:佛教语,指前世、今世和来世的梦境。彭城:古地名,此指彭城之木。 【赏析】诗人于山中生活五十五天,每日除了写诗作画,就是读书弹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到了最后,仍觉人生如梦,不如归去。于是,他写下了这二十首诗,以记录自己这段难忘的山居生活。其中一首的诗句是:“惆怅三生梦,彭城古木春。”意思是说
【注释】 入山:进入山林。 距出山:离开山林。五十五日:五十五天。竹屋,用竹子做的房屋。青灯:点起的灯光。山阴杖屦:在山阴行走,拿着拐杖。冥行:在暗地里行走。果为谁?:到底为了什么?为谁?为谁?笑抚桄榔枝:笑着抚摸着槟榔树。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离山期间,是一首纪游诗。 首联“石浪啮我足,山雨湿我衣”,写诗人登山途中所遇险境。山路崎岖不平,石崖陡峭,脚下没有落脚之处。大雨淋淋,衣衫尽湿。
【注释】: 蒙蒙穿石罅:指月光从石缝中透入。 片片宿檐端:指月亮在屋檐的尖端映出。 如示变灭相:像显示了变化和消失的相互关系。 时出复时还:一会儿出现,又一会儿隐藏。 译文: 我进入山中距离开山已经五十五天。竹屋青灯照山阴,拄杖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记录之得二十首。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期间所作。诗人自述入山到出山共五十五日,其间“竹屋青灯”照“山阴”,而自己则“拄杖忘其痴不了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