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弼
扁舟:小舟。兴尽:兴致已尽。休去:停止前进。五岭:指广东大岭山,即连山、乳源一带。洞庭:在湖南北部。这句意谓:乘着小船兴致正浓,就停下船来休息,因为现在要驶往的是湖南的洞庭湖了。 注释译文: 扁舟:小舟。兴尽:兴致已尽。休去:停止前进。五岭:指广东大岭山,即连山、乳源一带。洞庭:在湖南北部。这句意谓:乘着小船兴致正浓,就停下船来休息,因为这里要去的是湖南的洞庭湖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
“晋兴由帅让,楚败以师喧”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策略。 “晋兴由帅让”指的是晋国的胜利归功于主帅的决断和明智。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中击败了楚军,这得益于他的果断决策。在战争初期,栾书建议等待其他国家的军队到来后再发起进攻,但郤至则认为现在是出击的最佳时机。最终,晋军趁着楚军阵型松散、南方夷人和郑军观望不前的机会发动进攻,从而取得了胜利。
阴微辨樵火,霁早误僧钟。 诗句翻译:天色昏暗时能分辨出樵夫的火光,天刚放晴时误听了僧人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以“阴微”与“霁早”两个词为线索,勾勒出了日出前后的乡村景象。诗中,作者通过“辨”和“误”这两个动词,巧妙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现象的感知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在“阴微”之时,樵夫的火光显得尤为明亮,仿佛给黑暗中的人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希望;而当“霁早”之际
【解析】 此诗的题意是:饥饿的小蜜蜂衔着砚台的水,饥渴的蝴蝶嗅着屏风上的花。这是诗人以“渴蜂”和“饥蝶”比喻自己的饥肠辘辘,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之情。 【答案】 译文: 口渴的蜜蜂衔着砚台里的水;饥渴的蝴蝶嗅着屏风上的花。 赏析: 全诗采用拟人手法,把蜜蜂、蝴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它们贪吃贪喝的情景。 首句中“渴蜂”,指诗人自己,因为饥饿而感到口渴才去咬食砚台上的墨汁,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释】 路:小路,乡间小路。高复下:高高地落下。鸡唱有如无:村中的鸡鸣声仿佛消失了一样。 【赏析】 此诗写诗人行经乡村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开头二句,是写诗人行走在小路上。“马蹄”指诗人的马,因山路狭窄,故马蹄只能高高地落下。“马蹄”,即“马足”。《说文》:“蹄,马足也。” 后两句写村景:由于山路狭窄,村中鸡鸣声被淹没了,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首诗写诗人经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时的感受。前两句
注释: 绿芳翠滴暗相失,红藕白丝空自缠。 绿芳:指绿色的花或叶。翠滴:指翡翠般的露珠。暗相失:相互之间失去了联系。红藕白丝:指红色的荷花和白色的莲须。空自:独自地。缠:缠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盛开时的景象,通过对颜色、形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绿芳翠滴暗相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叶上的露珠与花朵的翠绿色调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这里的“绿芳”指的是荷花的绿叶
``` 枭鸣社旁树 盗发冢中金 诗句解读: 1. 枭鸣社旁树 - 枭鸣:指枭鸟的叫声。枭,即猫头鹰,常在夜间发出尖锐的叫声。社旁:指的是古代土地神所祭祀的地方。树:表示树木或植物生长的环境。整体而言,这句诗可能描绘了一个夜晚,猫头鹰在祭祀场所附近的树上鸣叫的景象。 2. 盗发冢中金 - 盗:指盗墓贼或盗窃行为。发:指开启、发掘。冢:指坟墓。中金:指墓中存放的财富,通常是指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
诗句如下: 道近可怜驽马骏,时平不见布衣雄。 注释:在平坦的路途上,难以见到有才能和抱负的人;而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却可能涌现出英才。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形象和意象,表达了人生境遇的变幻和不确定性。诗中的“驽马”和“布衣”象征着平凡、普通的存在,而“骏”和“雄”则象征着卓越、杰出的品质。这两句话通过描绘一个寓言式的场景,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平坦的路途上
诗句“其十三”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是该组诗中的第十六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画舫在春天的潇湘两岸游赏,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解析及其翻译: 1. 画舫行春处:描述了画舫在春天的潇湘两岸游赏的情景,这里的“画舫”指的是装饰精美的船只,通常用于游玩或宴请客人。“行”表示移动或行走的意思,“春”指的是春天
注释: 人心如同大地般平坦,天气没有寒冷的时节。 译文: 人的心地如同大地那样平坦,没有高低之分,就像春天没有寒冷的日子。 赏析: 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景象。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高度赞扬和向往之情。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这种理想社会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