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
【注释】: 兽炭香红漫应时。遮寒姝丽自成围。销金暖帐四边垂。 报道黑风飞柳絮,齐翻白雪侑羔卮。那家斟唱□□词。 译文: 燃烧的兽炭散发出红色的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仿佛应时而行,为人们遮挡寒冷。那些娇艳的美人儿穿着华丽的服饰,自成一片天地。她们的帐篷是用金色装饰的,四周围挂着帷幔,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报告说黑风正在吹飞柳絮,同时,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美人们用羔羊的美酒来款待客人
万六千年,是仙椿日月,两度阳春。根柯不随物化,那有新陈。戏夸悠久,借时光、惊觉时人。道历管,阶蓂万换,悠然唤做逡巡。 注释:万年、千岁的意思,是仙树的岁月,也就是日月。 老我百无贪羡,羡天芳寿种,掩冉三辰。谢他流年甲子,已是重轮。人间春狭,只九旬、斗柄标寅。更拟向,椿枝倚数,十分取一为真。 注释:我老了,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了,羡慕上天的长寿种子。感谢它流逝的年华,已经过了甲子(60岁)了
【注释】 1. 冰容玉格:比喻人的容貌像冰雪一样清纯,像玉石一样高贵。 2. 笑桃杏:指女子的美貌胜过桃花杏花。 3. 待要舒华:意即想要舒展花朵。 4. 朔气凝波僵木:指北风吹来,使僵直的树枝也仿佛在动。 5. 五鬣山松:指松树冠上长有五根分叉的松针。 6. 万年宫树:指树木长年生长在皇宫中。 7. 溪谷:指幽静的山谷。 8. 纵有知闻:即使有人知道。 9. 鼎味:指烹调佳肴的味道。 10.
这首诗是林光朝在八月十五日从南昌出发,寄诗给龚帅实之时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闻有挐音扫榻埃,尚疑却棹酒船回。 - 闻有:听到某种消息或声音。 - 挐音:指轻微的波纹声。 - 扫榻埃:放下床铺和帐幔,扫除尘埃。 - 却棹酒船回:收起船只,停止饮酒。 2. 锦囊忽至诗传诺,玉麈未交心已开。 - 锦囊:用锦绣做的小包或口袋。 - 诗传诺:指诗信传递承诺,表示答应或应允。 -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的意境。 【译文】 梅花中结出的果子酸味连着骨头,它的果肉味道虽然酸涩但十分鲜美。等到了冬天煮粥时,它自己会散发出香气。现在不要担心它有皱纹,皱了眉头就不好吃了。 “花中结子酸连骨”,梅花在寒冬腊月里开放,结出的梅子味道酸甜而微苦,酸得能浸到骨缝里,所以用“骨”字形容它的味道;“正味森严众苦之”,梅花虽然味道酸涩,但人们却很喜欢它,认为它是一种美味,是众苦之后的甘甜。
英明如艺祖(英明:才智过人;艺祖:指北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州毫县人,后周时官至太师、中书令。) 慈厚类仁宗(慈厚:仁慈和厚道;仁宗:即宋真宗赵恒,宋太祖第四子,年号景德元年,封天僖皇帝,谥号仁祖。) 民隐深忧恻(民隐:百姓的疾苦;恻:同情心) 天骄入益容(天骄: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称呼;益:更加) 前芳尝北指(前芳:先朝的荣耀;尝:曾经) 鸣镝自回功(鸣镝:古代兵器名,用铜制造,上有铃铛;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来作答。重点把握诗句中重要意象的含义,再分析运用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 “抖擞身章却冒尘”,抖擞:抖动。章:同“彰”,明显;冒:冒犯;尘: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意思是:抖落身上尘埃,拂去世俗的纷扰。这两句是说自己抖落身上的尘埃,摆脱世俗的纷扰,来此为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注意要写出诗句的意思、手法以及表达的感情等。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逐句解释其意思,最后进行赏析。本题中“唤回残睡强矜持,浅破朱唇倚笛吹”意思是:勉强地撑开疲惫的眼皮,倚着笛吹奏《小黄鹂鸣翠柳》这曲新词。“唤回”“勉强”、“朱唇”、“倚笛吹奏”都表现了诗人的困倦和无奈之情
霜打的枝头凋翠色,大雁横飞秋气浓。 别倚高楼惹旅愁,人生苦短莫忧愁。 菊花有香杯中酒,茱萸不用插上头。 登台观景心自宽,风景这边独好情。 注释:霜枝凋翠:形容树木因霜打而失去了绿色。凋翠,指失去生机。 雁横秋:大雁在秋天时常常向南迁徙。横秋,指在大雁南飞的季节。 莫倚危楼动旅愁:不要因为登高望远而产生羁旅行愁。 菊有清香樽有酒:这里的“菊”指的是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它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坐上羽觞釂,水际洧衣褰。 适兹胜赏,风轻云薄有情天。 不用船舷悲唱,真俯阑干小海,乐事可忘年。 莫向歌珠里,却叹鬓霜鲜。 送朝潮,迎夕汐,思茫然。 知他禊饮,此地过了几千千。 既有相催春夏,自解转成今古,谁后更谁前。 堪笑兴怀客,不似咏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