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
【注释】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 —— 这是诗作的写作时间。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这是诗作的题目。 旌旗风暖扬春晖,的皪寒光照铁衣 —— 春风使旌旗上飘扬着的旗帜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明,而冷冽的寒光却映照着士兵坚毅的铁甲;这里的“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的皪”指寒冷的日光,“寒光照铁衣”是说铁甲被照得发出寒光,这两句的意思是:旌旗迎风飘扬如春日的阳光
【注释】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三月廿四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即席呈献:当场呈献。贾公:贾似道,字师宪,宋理宗时以“三朝宰相”闻名。《宋史·贾似道传》载:“似道在相位久,人无贤愚皆得进用,然贪淫无耻,所居第,园亭馆榭皆为精丽,姬妾乐工以千数,日夜与妇女杂坐游宴。”座:座位。 贾公凯歌:指贾似道作的《凯歌》。 丈丈蛇矛锦甲新,虬须虎头汉将军。 丈丈:敬辞,对尊长的称呼。蛇矛
【注释】 政和二年:北宋徽宗的年号,公元1102年。 二月:古代以干支纪年,“政和”为“水”,所以是“壬寅”年。 三月:指农历三月,即阳历四月,此时正是麦收时节。 二十日:农历三十日,古人有在这天举行大祭的习俗,故称“大阅”。 鄜延帅府:指北宋时设置于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军事长官署。 大阅:古代的一种军事演习活动,用以检阅军队,选拨将士。 即席:当场、现场的意思。 呈献:献给朝廷。 帅座:帅位
【注释】 政和二年:宋徽宗政和年号,公元1112—1117年。鄜延帅府:北宋陕西路的都统制官署。大阅:阅兵。即席:就座,当场。献帅座:向帅座呈献诗。贾公:指贾昌朝。他是宋哲宗时人,曾任过枢密使、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因与蔡京有矛盾而被贬为商州团练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加贾昌朝被贬商州团练使后的一次宴会上,当场作的一首诗。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平易自然,风格质朴无华。
【注释】 政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在政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在鄜延帅府举行大阅兵式,即席呈献帅座给贾公凯。控弦十万汉蕃兵,行鼓分屯细柳营。白面元戎心似铁,不教羌骑近长城。 【赏析】 《警世贤文·慎言篇》: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人有恶习,鬼所诛之。 【译文】 十万汉蕃兵整齐排列,边塞的鼓声震耳欲聋。 白脸将军意志坚强,决不让敌人侵犯边疆
【解析】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这一句是说在政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鄜延帅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贾公凯作为这次阅兵活动的主将,当场作了一首诗献给主帅。 【答案】 招马红旗绣浪开,战鼙百面打春雷。南山万仞阴崖险,似箭红尘一溜来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王畿诸将戍沙场,亦有家书寄雁行。 不说边庭征战苦,侍郎恩意似汾阳。 注释:在京都洛阳一带的王畿地区(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驻守边防的将领们正在沙漠地带进行大检阅。他们也通过家书向家乡的人们传递消息。虽然边关战事艰苦,但朝廷官员对前线将士们的关心和慰问也像汾阳王郭子仪对待他的士兵一样。 赏析
【注释】 政和二年三月二十日,在陕西廊延帅府大阅时,呈献帅座给贾公凯,并赋《凯歌》。 正塞:即边境之地。 豫虏:指金国。 好将:指能打仗的将领。 忠赤:忠诚而赤诚。 衙头:帅旗。 丹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借指皇帝。 河西十二州:指西夏所辖的甘肃一带。 【译文】 自古以来,金国就谋划入侵,我们忠诚勇敢的将士们要报效朝廷,誓死保卫边疆。 请求皇上速修朝觐之礼前往京城
帐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汉夜洗晴空。皓月堂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玲珑。 佳人未逢。怅此夕、与谁同。对酒当歌,追念霜满愁红。南楼何处,愁人在、横笛一声中。凝望眼、立尽西风
旌旗风暖扬春晖,的皪寒光照铁衣。 壮士衔枚听传令,边鸿敢傍阵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