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宝印
注释:来时跟随在宫殿的身边,去时路上笙歌满地。侍者白头如新,赵州倾盖如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第二部分。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来也宫殿随身”描绘了主人来到后的景象,即宫殿的主人(指作者)亲自前来迎接。这里的“随身”既指随行,也暗示了主人的亲昵与重视。 次句“去也笙歌满路”,则描绘了主人离去时的情景
注释:修行时保持清净,如同凛冽的冰霜。面对万物都如行机关般应对自如,像走雷电般威猛。 渴思浆是佛教用语,指对佛法的追求。重提正法眼是佛经中说,佛的眼睛能洞察一切,故称正法眼。 赏析:本诗通过描绘修行者的修行状态和态度,表达了对佛法的渴望和追求。律身行业凛冰霜,接物机关走雷电,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的修行状态和应对万物的能力。七千馀指渴思浆,愿为重提正法眼,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仰
注释:初三时,中九下七。众人的眼睛难以欺骗,当机立断不要吝惜。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告诫人们,要敢于担当,不能因顾忌他人眼光而放弃正义。这里的关键词“初三”指的是农历的初三,也就是阳历的1月25日或26日;“中九下七”是指农历每月的中旬和下旬;“众眼难瞒”是指众人的目光难以欺骗;“当机莫惜”是指面对关键时刻要果断行事,不要犹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和赞美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前箭射人可,后箭射人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前面射出的箭可以射中目标,那么后面射出的箭就更加深入。这里比喻的是那些看似简单明了的事情,其实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道理和内涵。 “钟先生没后,此道少知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钟先生死后,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思想。这里比喻的是某个人在世时,他的思想和见解可能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但当他们去世后,这些思想才被人们所重视。
注释:在寺庙中说法并不需要费口舌,参禅时要珍惜那两缕眉毛。玉栏干畔长着青青的柳树,最适宜的是人间二月的美好时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家修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说教不需要华丽的言辞,而参禅则需要珍惜自己的眉毛。因为眉毛是身体的一部分,与心性有关,所以参禅时要用心去体悟。最后一句“最好人间二月时”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的柳树摇曳生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1. 窈窕门前九锁山,琮琤石角千层水。 - "窈窕":形容景色幽深、美丽的样子。 - "九锁山":指山势曲折如九重之锁。 - "琮琤石角":形容岩石的纹理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 - "千层水":形容山间水流层层叠叠,犹如千层面。 2. 白云影里阅群仙,风断木犀香未已。 - "白云影里":形容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阅群仙":形容自己仿佛在观看仙人聚会的场景。 -
注释: 六月初一,烧空赤日。 - 六月初一:农历五月初六。 - 烧空赤日:天空中太阳像火一样燃烧,阳光灼热。 十字街头,雪深一尺。 - 十字街头:十字路口。 - 雪深一尺:积雪深厚,达到了一尺(古代长度单位)。 扫除不暇,回避不及。 - 扫除不暇:清扫积雪来不及。 - 回避不及:躲避严寒也来不及。 冻得东村廖胡子,半夜著鞋水上立。 - 冻得东村廖胡子:形容天气极冷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其内容大意为:虎头上长角的人难以对付,石火电光需要密布。即使有烈士也荐举不中,懵懂无知的人如何善回互。 注释: 1. 虎头带角人难措:虎头上长角的人难以对付。比喻那些有才能或野心勃勃的人难以对付。 2. 石火电光须密布:石火电光需要密布。比喻在关键时刻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不能有任何迟疑。 3. 假饶烈士荐应难:即使有烈士也荐举不中
注释: 便是犹陪句,如何已涉言:即便在言语中表达,又怎能触及到言句之外的境界。 须知言句外,声色不相干:应该知道言句之外的境界,声音与色彩是无关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便是犹陪句,如何已涉言",诗人在用词上十分巧妙,"便"字和"犹"字都是副词,但是它们的用法却有所不同,"便"表示一种条件,而"犹"则表示一种让步,这就形成了一种转折。同时,"涉言"一词也很有意思
释义:春天的残花遍地都是,春天已经过去了。拍天长绿,兴意悠哉。道人寻找着什么,才能安心呢?达摩当时也带不来这种心境。 注释:1. 遍地残红:满地的红花都凋落了。2. 拍天涨绿:形容春草繁茂,绿波荡漾,直上云霄,好像要拍打到天上一样。3. 道人:指佛教僧侣,这里指诗人自己。4. 觅甚安心法:寻找什么能使人心安定的方法。5. 达磨:达摩,南北朝时印度僧人,禅宗祖师。6. 当年:那时。7. 来: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