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晖
颂十六首 其四 祖翁四借吾门事,密密疏疏着眼视。 位里有功隐里显,功中有位弟中师。 功位不须功位外,主宾不拣主宾机。 偏正回互没分晓,樵子笠穿戴月归。 诗句释义与赏析 祖翁四借吾门事,密密疏疏着眼视 - 词语解释:祖翁,指先人或前辈;借吾门事,表示从祖先那里继承或学习事情;密密疏疏着眼视,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 含义解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祖先智慧的学习和传承
【注释】: 1. 芙蓉和尚四句偈颂:这是一首四句偈颂,赞美莲花的圣洁和高洁。 2. 妙唱不干舌:意思是美妙的声音并不依赖舌头。 3. 如如寂灭自无情:意思是如如不动,寂灭无边。 4. 一句从来本见成:意思是一句话本来就已经说完了。 5. 舌运广长元不间:意思是舌头运转广阔无垠,从来不会被打断。 6. 雪峰相见望州亭:意思是雪峰山与杭州城相望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芙蓉和尚的偈颂
这首诗的翻译是: 参得五语,功勋始成。 有时不说,恣口说行。 有时不玄,空失妙正。 有时不显,才一气生。 有时不出,独来水清。 有时不生,未开眼睛。 毕竟见得,连天晓星。 注释: 1. 参得五语:参悟了五言诗的语言。 2. 功勋始成:开始获得成就和荣誉。 3. 有时不说:有时会选择不说。 4. 恣口说行: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5. 有时不玄:有时会偏离玄奥的深意。 6. 空失妙正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在大地之上行走,运土自参机,收足展掌自到奇。 每个都应曾转动过,真灯破夜意光微。 注释和赏析如下: 蹈泥运土自参机(蹈泥运土):指行走或行动的方式。参机:参悟机宜。比喻懂得运用机宜。 收足展掌自到奇(收足展掌):指走路或活动的方式。 个个须应曾转拨(个个须应):指每一个都应曾转动过。 真灯破夜意光微(真灯破夜意光微):指真正的灯火在夜晚照亮人们。 赏析:
【注释】 颂十六首 其十三:此诗是唐代李峤的一首七言律诗。 武帝功德人天果,圆觉无功真到心。 清净本然谁会得,碧萝深锁古山岑。 译文: 武帝的功德成就了人世间的一切,但圆觉却没有无功之德。真正达到内心境界的人,谁能理解呢?清净本来如此,谁能理解呢?碧萝深深的锁住了古老的山峰,使人难以接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帝的功德与圆觉无为的境界。武帝的功绩显赫,但他的功德并没有使他获得真正的满足
【注释】 旷劫:漫长的劫数。无尘世:没有尘垢的世界,指佛家所谓超脱尘世的清净世界。野曲:即“野风”,指自然风韵。晚来风:傍晚时的清风。看看:看视,察看、观察。本无物:本来没有东西。云树雪花红: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树木苍翠,雪花晶莹,一片通红,如锦绣般绚丽多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大自然景色的绝句。首联以“无尘世”三字开篇,点出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淡泊
下面是对《偈十首 其八》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定林只履,天台楖𣗖。 - 释义:在定林只穿一只鞋,在天台采撷野花。 - 译文:在定林中只穿一只鞋,在天台采集野花。 - 赏析:此句表现了禅者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2. 鈯斧住山,横担镔铁。 - 释义:手持破斧,横扛镔铁(镔铁即铁)。 - 译文:手持破旧的斧头,横扛着沉重的铁。 - 赏析:表达了修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3.
首先输出诗句: ```不行心处,不尽凡心。 若于心处见于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 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 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 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 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 接下来输出译文: ``` 1. 心中没有杂念,就是清净之心,如果杂念出现在心中,人人都能悟得本性。 2. 放下世俗的名利之心
第一句:“高高而独坐”,指的是在高处独自坐着,形容人孤高、傲然自得的态度。 第二句:“便是见渗漏”,意为一旦显露出骄傲自大的行为,就会导致失败和损失。这里的“渗漏”比喻了事物的漏洞或缺陷。 第三句:“寥寥而气净”,意指虽然表面上看似清冷、寡言少语,但实际上内心可能并不平静或者有所保留。 第四句:“正是情渗漏”,意味着情感的流露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最微小的情感变化也能被察觉。 第五句
注释:黄面手中花一枝,头陀微笑识人希。 人天百万共尊贵,何不打头勘座师。 赏析:这首诗是颂赞佛教大师慧能的。慧能是禅宗六祖,他提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强调“见性成佛”。诗中的“黄面手中花一枝”,“头陀微笑识人希”,“打头勘座师”都是对慧能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