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晖
【注释】 颂十六首:即《大飨礼乐舞》,是周代宗庙祭祀的乐舞。路:路障,指路障。无依著:没有依靠。满船:指载着酒食的人。乘雪月:指在雪中饮酒作乐。夜午不相关:指在半夜喝酒唱歌,直到中午也不休息。还乡曲:即《行路难》,乐府曲名。从斯:从此。野子梦:指游子梦回家乡。徒尔:白白地。分节:分寸,限度。 【赏析】 《颂十六首·其二》以“颂”为题,歌颂的是宗庙祭祀中的乐舞。全诗四句,每句八个字,共三十二个字
上正之器根密密而难言,中当之器要了了而幽玄,下偏之器见明明而满天。 注释:上正之器,指天,象征宇宙的本原;中当之器,指地,象征宇宙的构成;下偏之器,指人,象征宇宙的功能或作用。根密密,指天体运行的规律;要了了,指天体的运行有其规律;幽玄,指天体运行的奥妙难以捉摸;满天,指天体运行的范围广阔无垠。 学人分上事纷纷而不玄,主家活计事寂寂而不传。 注释:学人,指学者或知识分子;上事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的片段,偈颂是佛教中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通常用来表达佛理和修行的方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人间无佛时,早是如来机(白话释义:在人类没有佛陀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佛陀的智慧与机缘) 注释: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而“机”则是指机遇、时机或悟道的能力。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在人类没有佛陀的时代,佛陀已经具备了悟道的智慧和机会
诗句解释: - 转功就位,独看古风。 - 转功就位: 指完成工作或达到目标后的位置。 - 独看古风: 独自欣赏古代的风情或传统。 - 再通消息,转位就功。 - 再通消息: 再次获得信息或机会。 - 转位就功: 利用位置的优势来达成目的或成功。 - 功位齐显,千岳万峰。 - 功位齐显: 功绩和地位都得到了展示。 - 千岳万峰: 形容山的数量众多,比喻成就显赫。 - 又转春芳,俱隐位功。 -
颂十六首 其九 不传之传句,先贤也不传。 佛祖未出兴,早是有付传。 不妙之妙句,古圣也难宣。 黄头碧眼老,如何及言宣。 不真之真句,人天未生前。 若以言道趣,只徒在目前。 不传妙真句,三世不变迁。 毕竟道人眼,万岁绝易迁。 寥寥而本传不传之传,明明而今妙不妙妙,玄密密而深到不真真玄。 亿劫不异迁
【注释】 ①蹈:踩。②月芦:指月亮,这里代指芦花。③妙方:高超的技艺。④巍巍顶相: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样子。⑤若当看:应当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写登山观雪景之作。首句“不觉蹈过镔(biān)铁关”,意思是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坚硬的铁关。“镔铁关”即指山峡口险峻之处。后两句写登上山顶,欣赏到的奇丽风光。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回:返回,回转。真照、月照:指佛光和月光。芬芸:香气浓郁。馥郁:香气浓郁。春窗:春天的窗户。暖笑:温暖的笑容。破家:毁坏房屋。 【赏析】 《悟道诗》共十首,此为其中的第六篇。全诗以“悟”为中心,表达了诗人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真谛的坚定信念。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 开头两句“一回得妙,二度忘妙”,意思是说:一旦领悟到了道理,便不再去追寻;而一旦忘记了道理
皎洁的月光清澈如镜,岭上孤松矗立独立。 凄清的夜风穿过山谷,仿佛在半夜中穿行。 深邃的禅理妙不可言,它源自于少林寺峰巅的智慧。 清晰的真气源出虚谷,这是少林功夫的精髓所在。 注释: - 皎皎:明亮、清澈的样子。 - 岭:指山峰。 - 孤松:形容孤独的松树,通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凄凄:形容凄凉、哀伤的氛围。 - 风渡:风吹过山谷的声音。 - 空:此处有多重含义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颂十六首 其一 一片天光三五风,玉墀吹断岭头松。 巍然山上澄湛下,忽尔云同霜月中。 堆堆全体乾坤里,密密满心天地表。 碌碌𥐢𥐢通用眼,骊珠击碎草芊忡。 译文: 在一片天空的光晕下,三五片风轻轻地吹过,就像玉阶上的微风一样。风吹过岭头松树,好像被吹断了。 巍峨的山峰在清澈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突然间云雾和月亮出现在天空中。 整个宇宙都堆积在一起,每一寸都是天地的象征。
【注释】 一段大事:指佛经中的《华严经》。 古今难通:《华严经》,又称《大乘经》、《大方广十华经》、《华严大经》等,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经典名。共分十卷,由唐代般若三藏实叉难陀译出。内容以“法界缘起”为基本教义,阐述诸法相即相依、事事无碍的圆融之理。 三乘曲说:指三种不同的佛家学说。《华严经》中提出“三乘”,即上乘、中乘、下乘。三乘之说,是指佛教各宗派所主张的不同教理和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