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晖
【注释】 一段大事:指佛经中的《华严经》。 古今难通:《华严经》,又称《大乘经》、《大方广十华经》、《华严大经》等,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经典名。共分十卷,由唐代般若三藏实叉难陀译出。内容以“法界缘起”为基本教义,阐述诸法相即相依、事事无碍的圆融之理。 三乘曲说:指三种不同的佛家学说。《华严经》中提出“三乘”,即上乘、中乘、下乘。三乘之说,是指佛教各宗派所主张的不同教理和修行方法。
【注解】 偈颂:梵语“赞”或“颂”。佛教称佛所宣说的经文,是佛的言辞。偈,即“韵”,指佛教徒作颂时所用的韵律。偈颂就是佛教徒念诵经文时用的韵文。偈颂的内容多是赞佛、颂圣、祈福、祈安等。 三十首:指唐玄奘(602-664)在长安弘教期间所作的三十首偈颂。 朝说暮说:指他每天不断地向人们讲解佛教的道理和教义。 出广长舌: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大愿力,其中第二大愿力就是“出广长舌”
【注释】 偈十首 其四“偈”即“偈语”。佛教经文的韵文部分,多用散文和韵文交错的形式写成(称为“颂体”)。这里指诗。 直下拨开木上座,蓦端握却毫长老。 直下:一下子,立即,立刻。拨开:打开。木上座:和尚座位上的木头,泛指僧床。蓦端:突然,忽然。却:收回。毫长老:指老和尚。毫:指头发,借指老和尚。 衲僧气宇乾坤外,一夜寒冰通体到。 衲僧:和尚。气宇:风度。乾坤:天地间。到:达到。 【赏析】
注释: 1. 玉人深睡澄潭妙:比喻女子的容颜如美玉般清澈,宛如深潭一般美丽。 2. 石汉眼开花岳笑: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岩石上的花,令人开怀大笑。 3. 不是今朝新发悟:表示这并不是我今天突然顿悟的道理。 4. 三生大定了知少:表示我对于这个真理的认识还非常肤浅,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宗的一种说法,即“顿悟”。它表达了一个人在某种境界下,对于生命、宇宙
【译文】 不夜之灯,照亮黑夜;心中明月,穿透黑暗。 破日玄谈,妙言无碍;真诀妙法,不涉歧途。 注释: - 不夜真灯(不夜之灯):意为永远不熄灭的灯火,象征着智慧和光明。 - 破夜心月(心中明月):意为心中有明亮的月光,象征着内心的明亮和清澈。 - 穿日玄谈(破日玄谈):意为穿透白天的玄谈,形容言辞犀利,能够直抵人心。 - 不日妙诀(不涉途辙):意为无需经历曲折的道路,即可领悟到其中的妙法。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梁土皇帝,南天太子。 相见端的,不识妙旨。 廓然不识莫公私,太子皇帝对面时。 一片檀香炉上火,残红吹起发花枝。 诗句释义: 1. 梁土皇帝,南天太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梁朝的皇帝,也是南方的太子”。这里的“梁”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梁朝,而“太子”则是指皇帝的儿子。 2. 相见端的,不识妙旨。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与你相见的时候,并不知道你的真实意图”
【注释】 灵剑:指剑神。刃辉:剑锋的闪光。匣中:剑的鞘内,比喻隐藏。清光:明亮的光辉。侵虚空:照彻虚空。密通消息:暗中传递消息,不传句:不传口,即秘密传递。天上人间:天上人间,泛指天界。功不同:功劳不一样,指天界和人间。 【赏析】 《偈颂三十首》是唐代诗人寒山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寒山对世间事物的独特见解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通过对宝剑的描述,寓意深远,寓意丰富,引人深思
注释:外世间的烦扰和纷扰都已断绝,不再与外界有任何交流。内心里没有一丝杂念可以打扰到我的心境。我的心就像一堵坚不可摧的墙壁,忘记了一切功过是非,完全进入到了道的境界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到了空劫前。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外罢诸缘绝言语”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烦恼的超脱,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而“内无喘息合幽玄”则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内心状态——平静、宁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本诗的关键词有“一回转意”,即佛家的禅宗,“千里绝情方”,“悟后梦醒后”等。译文为“佛家禅宗思想,使人远离世俗之情,达到觉悟的境界。悟道之后的人,不再做世间之梦,而独自坐在古堂中,思考人生。”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禅院中所作。首句点明作者的身份和心境;二句写出了作者对佛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三、四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
偈十首 其三 少时可努力,老来可歇心。 都卢懒万事,双眸泪湿襟。 注释:年少时应该奋发图强,到了晚年就应该安享天年,不再操劳世间事务,双眼因泪水而湿润了衣襟。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应该奋发图强;中年时应该安享天年,不再操劳世间事务;老年时则应该有所感慨,因为岁月不饶人。诗人用“少时”和“老来”两个词分别描绘了人生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