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晖
诗句释义: 1.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 - “伽蓝”在佛教中指的是寺庙或寺院。这里表示,将大圆觉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或修行之地。 2.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 这是对自然宇宙的描述,包括山脉、河流、土地、日光和星辰等。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来表达一种与世界万物相连的宏大视野。 3.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 “身心”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灵。“安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找到稳定或安宁的状态
【注释】 偈颂三十首 其十一: “家传”句:家传,指世代相传。妙旨,深奥的教义。不言语,不说教。洞上真机,指悟道的真谛。绝外来,断绝外界的干扰。若有人云知父道,指如果有人懂得了父亲的道理。孤然孙子笑咍咍,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是个老人,但是对儿子、孙子却毫不吝啬地传授知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注释:圆月从寒冷中升起,阳光从暖和的地方进入。 惠光破除黑暗,才光辉照亮大地。 赏析:此诗描绘了月光和太阳的美景。首句“圆蟾出冷”,形容月亮从寒冷的夜空中升起;次句“晶旭入暖”,形容阳光从温暖的天空中洒落。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和太阳在夜晚和白天的不同景象。第三句“惠光破暗”,形容月光能够驱散黑暗;第四句“才辉照明”,形容阳光能够照亮大地。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月光和太阳的重要作用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它的背景。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偈颂,旨在表达对佛学真谛的探求和实践的过程。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与赏析: 1. 稽首摩耶大肚皮: - 稽首:古代一种表示敬意或礼拜的动作。 - 摩耶:佛教中的一位菩萨,此处借指佛。 - 大肚皮:形容佛的包容性,宽广无垠。 - 示现:表现或显现某种状态或事物。 - 母子:比喻佛与众生的关系。 - 无觅处:表示众生难以寻找或领悟佛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平时对字形的记忆与理解,并借助诗文下注释,以准确填写出诗句即可。“偈”“留”“米”“趺”“首座”“大阳”等字词需要注意不要写错字。 【答案】 履子留只。(少室:指少林寺)米树应供,趺子出双。(米树:指寺庙里的树木,应供:供人烧香礼拜,趺子:盘腿打坐的姿势,出双:两个一起)新丰老人,问杀首座。(新丰:指洛阳一带地方,首座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其主题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风波灭尽而悔当时之事":这句话表达了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人们往往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和行为。 - "碧海澄明而恨十分之恩":碧海澄明,意味着大海清澈透明,象征着纯净无暇;但同时,它也暗示着对过去的恩情的深刻怀念和遗憾。 - "潭水月落而带清光之影":潭水月落,描绘了夜晚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
【注释】 棱棱:形容事物间界限分明。一气,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即道。一神,指道的化身——佛。凄凄:寂静无声貌。皎皎:洁白明亮貌。历历:清晰明白的样子。明明:明亮的样子。森罗:佛教语,指世间一切事物的总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一段情景。“棱棱”,比喻天地尚未开张,宇宙尚未形成,万物尚未分化之前的景象;“凄凄”则表现了宇宙尚未开辟、寂无声响、一片混沌之状;“皎皎”则描绘了佛光初现
【注释】 玉龙:指雨云。石虎:指风,因虎能吞食一切。夜兔:指月亮。乌:乌鸦。南海底;南方的海底。西畔岩:西边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第一句“玉龙起雨上东天”描绘的是雨云升腾的景象,第二句“石虎出风下北山”,描述的是风从北面吹来的情景。第三句“夜兔穿云南海底”,是说月亮从南方海底升起,第四句“昼乌破暗西畔岩”,则是指太阳在西边山崖上落下,整个画面美轮美奂,充满诗意
注释:路被遮挡在户外,房屋笼罩在云层中。 客人在外游荡三月,主人住在月宫中。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客居异乡的生活状况的诗句。"路遮户外"形象地描绘了道路被遮挡的景象,暗示了旅人的处境艰难。"家包云中"则表达了主人家的高远和神秘,仿佛置身于云端一般。"客游三月"表现了旅人的孤独和辛劳,他们在外漂泊了整整三个月。最后一句"主居月宫"则将这种辛劳与主人相比,主人似乎享受着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译文】 青山之上白云飘荡,户外水寒冷波心船摇。 【注释】 偈颂:佛经中的诵颂形式,用韵文的形式念诵佛经。 三十首:佛教《法华经》中有“三十二品”之说,这里指《法华经》中三十首偈颂。 其六:指《法华经》中第六十品的偈颂。 山:指青山。 白云云:形容山上的白云缭绕,洁白如云。 下:山下。 户外:指户外的水。 寒:冷。 波心:水中的波纹。 船:指水上的船只。 点:此处作动词,指船在水面上移动。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