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节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 1. 石楠子熟雪微乾:“石楠子熟”指的是成熟的石楠果实,通常具有浓郁的香味。“雪微乾”则形容了初夏时节,雪已融化但未完全干透的景象。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春天将尽、夏天将到的景色。 2. 曾向人家画里看: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之情。他想象这些美好的事物曾在别人的画作中出现,让人流连忘返。 3. 觌面似君君未领:这里的“觌面”意为面对面
诗句翻译:在溪边静静地站立,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当阳光洒到水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明亮。 译文: 在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赏析: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句“溪边小立听溪声”,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在的山居之中,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接着
诗句释义:摇头摆尾赤梢鲤,当年一跃过龙门。 译文: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鲤鱼跃过龙门比喻朋友的成功或成就,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待。 关键词解释: - 摇头摆尾:形容鱼游动时摇摆的样子。 - 赤梢鲤:指红色的鲤鱼,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形象。 - 当年一跃过龙门:用来形容诗人的朋友或者自己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就像鲤鱼跳过龙门一样,一跃成为有地位的人。 - 云门七代孙:形容诗人家族的历史悠久
注释:在当今世上,能够识别真正的智者已经很少了,像鱼目混同着珍珠一样,让人难以分辨。你的才能如同万古流传的连城之璧,只能深藏不露,不可像他那样炫耀。 赏析:这首诗是送给朋友的,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品行的赞赏,同时也提醒了朋友要谦虚低调,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才华。诗中用“鱼目混珠”来形容当今社会人才众多,而真正有才的人却很少,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评。接着以“兄持万古连城璧”比喻朋友的才华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少年曾著书生帽, 译文:年轻时常戴着学者的帽子。 老大当簪德士冠。 译文:年老后应当戴上德士的礼帽。 此身无我亦无物, 注释:此身(指自身)没有我也没有其他东西。 三教空名何处安。 注释:三教(儒、释、道)的虚名在哪里可以安身立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饶节所作,描述了诗人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转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转变和对三教(儒、释、道)的看法
注释:华严台高耸,如同手掌一样平,这是游人不能通过的地方。要想认识普贤菩萨的真境界,就要看到乱山像波浪涌向云中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华严台的雄伟壮观和普贤菩萨的崇高形象。第一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华严台的高大和险峻,使人感到无法通行。第二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探索普贤菩萨的境界。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普贤菩萨的崇高形象。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普贤菩萨的赞美之词。整首诗通过对华严台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小诗。 禅堂茶退卷残经,竹杖芒鞋信步行。 - 禅堂茶退出,卷起残经,手持竹杖,穿着芒鞋,随意而行。 山尽路回人迹绝,竹鸡时作两三声。 - 走到山顶,山路弯回,再也看不到人迹,偶尔听到竹鸡的叫声。 注释: 1. 禅堂茶退出:禅堂中品茶后整理好剩余的经书,然后卷起放在一边。 2. 竹杖芒鞋:用竹子做的手杖和用草编织的鞋子。 3. 山尽路回人迹绝:走到了山的尽头,再往回望
释义: 旧的说法是,螟蛉被蜾蠃寄生,但异时胡蝶梦见了庄周。世间万物的变迁如同梦一般,梦中的人虽然迷茫却依然自由。 译文: 古老的传说中说,小虫螟蛉被蜘蛛寄生,但后来蝴蝶在梦中梦见了庄子。世间万物的变化如同一场梦,梦中的人虽然迷茫但却可以自由地生活。 注释: 1. 旧说:指古老的传说或说法。 2. 螟蛉:一种昆虫,幼虫期被蜘蛛等寄生,不能独立生存。 3. 蜾蠃(yì luó):一种蜘蛛
【译文】: 几被儒冠误此身,偶然随分作闲人。 二时粥饭随堂饱,长短高低一任君。 【注解】: 山居杂颂七首 其一: 几被儒冠误此身,偶然随分作闲人。——几被儒冠误此身:指读书做官耽误了隐居的志向。偶然随分作闲人:我本想当个隐士,过悠闲的生活。 二时粥饭随堂饱,长短高低一任君。——二时粥饭随堂饱:指自己吃着斋饭,过着清苦生活。长短高低一任君:不论你吃好喝坏,我都管不着。 赏析:
【注释】: 德士:有德行的人。旧尝(zàng):曾经。称进士:指中过进士,做官的人。黄冠:道士的帽子。初不异儒(rú)冠:起初并不同于儒士之冠。儒士之帽是黑的,而道士之帽是黄色的。名是名是假:名义与实际并不相符。是:动词,为;假:虚假的意思。谩(màn):欺骗,欺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的人的讽刺。诗中“德士”是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曾中进士、做过官,但后来却改行当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