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节
【注释】: 德士:有德行的人。旧尝(zàng):曾经。称进士:指中过进士,做官的人。黄冠:道士的帽子。初不异儒(rú)冠:起初并不同于儒士之冠。儒士之帽是黑的,而道士之帽是黄色的。名是名是假:名义与实际并不相符。是:动词,为;假:虚假的意思。谩(màn):欺骗,欺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的人的讽刺。诗中“德士”是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曾中进士、做过官,但后来却改行当道士
诗句释义:似乎听说有盗贼起,听闻驱逐唾手可得。击鼓声中鸡自鸣午时,先生闭门养三关。 译文 似闻有盗起空舍,听闻驱除唾手间。枹鼓不惊鸡自午,先生闭户养三关。 注释 1. 似闻有盗起空舍:仿佛听到有盗贼从空置的房屋中行动。 2. 闻说驱除唾手间:听说驱逐盗贼就像在手指之间一样容易。 3. 枹鼓不惊鸡自午:击鼓声中鸡自己鸣叫到了中午。 4. 先生闭户养三关:先生的家中关闭门户
【注释】: 卖花——指卖花人。桃李——比喻春天的景色。春工——指春天的景色。“不值钱”是说桃花、李花,都比不上海棠花娇艳动人。折(zhé截):用枝条把花枝折断。笄(jī)珥(ěr耳),女子头上插的环形发饰。凡缘:平常的缘分。 【赏析】: 此诗以卖花者的口吻作画外之词,意在讽刺那些只重桃花李花、而轻海棠的人。卖花人自诩为能分辨花的好坏,他先从卖花的角度来写,卖花人认为,桃花和李花虽然美丽
寻梅二首 其二 乐事何如忧患多,寻梅不厌数经过。 从今直到杨花尽,终始春风亦几何。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乐事何如忧患多”: 快乐的事情相比之下,忧虑和困苦更多。 - “寻梅不厌数经过”: 寻找梅花时,即使多次经过也不觉得厌倦。 - “从今直到杨花尽”: 从今天开始,直到杨花落尽。 - “终始春风亦几何”: 整个春天的风,又有多少个春天呢? 2. 译文: -
虞姬墓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赏析: 《虞姬墓》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此诗描绘了虞姬墓的凄凉景象和虞姬的悲惨命运。首句以“风悲月黑”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意境,暗示了虞姬的悲剧。第二句直接描述了虞姬的哭泣,展现了她对项羽的深情。第三句通过“千骑星飞”,形象地描绘了项羽军队的壮观,同时也表现了虞姬的无奈与悲伤
【译文】 温暖的春风催开春事,海棠的细丝轻轻飘动着娇羞。 分明绰约动人如处子,桃杏花虽然美艳却不如。 【注释】 迟日:暖风:催春 垂丝:指海棠的细丝 绰约:美好的样子 处子:古代对处女的美称。此处指海棠花 桃杏:桃花和杏花。 【赏析】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组诗作品。此篇为其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迟日”三句是写海棠的形神;“分明”三句是说桃花、杏花与海棠不同
蚕熟 丝在机头角未干,儿孙衣褐眼中完。 茅檐翁妪自相寿,饱暖浑家感县官。 注释 1. 丝在机头:指蚕茧已经制作成线,但缫丝时机器尚未完全干燥。 2. 角未干:形容缫丝过程中,丝线尚未完全干透。 3. 儿孙衣褐:指的是儿孙们穿的是粗布衣服,颜色较淡。 4. 眼中完:意指儿孙们的衣着虽简陋,但在老人眼中却显得完美无缺。 5. 茅檐翁妪:指住在简陋茅草屋顶下的老年人和妇女。 6. 自相寿
【注释】 次韵吕居仁共二首其一 望山:指登高望远。 文章:文学。 二子:二男。 东西汉: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关系亲密,像古代东西两汉一样。 人物:指人的品质、才能。 诸何:指人的品质、才能等。 大山: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四海有家归未得:四海之内都算得上是自己的家,但还没有实现的愿望。 眼看寸碧便怡颜:看到眼前的美景,心情愉悦。 【译文】 文章二子在东西两个方向的汉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中的重要词语,并能够结合诗句进行赏析和想象诗意。“楚汉相持尚有营”是说楚汉两军交战,双方的军营还在对峙。这一句与首句“百年父老不知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争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日暮牛羊归虎落,野鸡飞过霸王城。”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通过生动的意象,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注释:难道是因为以前我们疏远了吗?三年来没有给你寄过一封信。如果襄山有你陪伴的地方,请你替我问一问洲中种植的木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与朋友分别之际写此诗以表思念之情。首句“岂是”二句,诗人用反诘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他担心好友久别思乡,而自己却音讯全无,所以发出了“岂是”之问。“疏”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也流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一句,“三年不送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