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注释】 “去魄”:指月亮。“秋水”:比喻月色,也形容月光清澈如水。“清晖”:指月光。“林影”:指树的影子。“离群”:指孤独。 【赏析】 此诗是写夜宿吴江时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去魄如秋水”,以秋水喻明月,说明诗人在月下看到月亮的皎洁和明亮。“清晖未破云”,“破”字用得极妙,写出了月光穿透云层照射下来的景象,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美丽
注释: 在中秋的夜晚,我和爱人在鸳湖边告别。 泪水洒满了鸳鸯湖,湖水因此哭泣不已。 我们虽然去留两心不同,但湖面上却有双明月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诗人在中秋之夜与爱人在鸳湖边告别,湖水因他们的离去而哭泣不已。尽管他们去留两心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依然如湖面的双月般明亮而坚定。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情厚意,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醉罢见明月,照我还照君。 如何君不见,只见天边云。 诗句释义: - “醉罢见明月”:诗人在醉酒之后,看到月光洒在大地上,这种美让诗人感到沉醉。 - “照我还照君”:月亮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我,也照亮了君王,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情。 - “如何君不见”:然而君王却看不到这片美景,这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无奈和遗憾。 - “只见天边云”:即使君王看不到月色,但他仍然能看到天际的云彩
【注释】 暮春:指暮春时节的景色。曾共看花发:曾经一起欣赏花开的景象。无端又落花:不知为什么,花儿又落下了。春归君亦去:春天回来了,你也要离开。谁与惜年华:又有谁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写。首句“曾共看花发”,回忆两人在一起观赏花开花落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次句“无端又落花”,以“落花”比喻友人离去后的寂寞和凄凉。三、四句直抒胸臆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暮春时节伤时感物之思的小诗。首句“鸟声泣暮雨”以拟人手法写鸟鸣,渲染一种凄迷的暮春氛围,暗寓诗人伤春之情;次句“蝶梦绕东风”以蝶为喻,写出了春风骀荡、花事阑珊的景象,暗寓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怅惘之情。第三句“花落不堪问”,写花儿凋零,令人惆怅不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限感慨。末句“春光半已空”,写残春美景,暗寓诗人对春光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全诗情感深沉,笔法委婉
```markdown 旧愁聊自息,新恨便相催。 欲寄丝千织,无由只雁来。 - 解析: - “旧愁聊自息”: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忧愁之后,感到有些事情可以放下,心境逐渐平静下来。 - “新恨便相催”:新的忧虑和怨恨随之而来,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 “欲寄丝千织”:诗人想要像编织千条丝线一样,将心中的种种烦恼全部理清。 - “无由只雁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判断。 “坐起愁如织”意思是:醒来后愁绪如乱丝般缠绕。“坐起”,指诗人起床,“坐”是坐着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起身的动作。“愁如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一起床就感到的忧愁,像千头万绪一样。“织”,织布的意思。这句写诗人刚起床就感到愁绪纷扰,好像千丝万缕的乱麻。 “空斋但寂寥”意思是
注释:堪嗟:可叹,令人感到悲伤。春色:春天的景象。转系:缠绕。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暮春山水》组诗中的第四首。此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作者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堪嗟分手日,春色冷湖头"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分别的日子到了,春天的景色显得如此凄凉。这里的“冷湖头”形容春水冰凉,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柳絮空飞尽,长条转系愁"的意思是
注释: 1. 有所思:思念着某人。 2. 两眼断夕阳:形容眼睛因思念而红肿,像断了的夕阳。 3. 两鬓羞临镜:形容因为思念而变得憔悴,像两鬓羞愧地面对镜子。 4. 重门闭不开:形容思念的人难以见到,就像重重的门关得紧紧的,无法打开。 5. 唯与愁相竞:只有忧愁在和思念的人进行竞争,形容思念的强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眼睛因为思念而红肿
诗词名: 二十初度 作者: 周文 年代: 先秦 类别: 古诗 ``` 作恶春风二十年,愁眉常到镜台前。 去年杨柳为谁折,今岁梅花黯自怜。 ``` 译文: 在漫长的春风中,我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常常愁眉不展,总爱对着镜子发呆。 去年的杨柳是为我而折吗?今年独自欣赏的梅花,是否也像我一样感到哀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伤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