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
《文铁庵奉假归彝陵》是明代诗人倪元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因公务而离开家乡,抵达目的地时,被那里的景色所打动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1. 诗意解析: - 衡山云与邴原酒:首句“出门遂有衡山云”描绘了诗人刚出城就遇到了壮观的自然景观——衡山的云雾,这里的“衡山云”象征着诗人即将开始的新的旅程或生活阶段。紧接着,诗人用“到此邴原宜一醺”表达了在这个地方
【注释】 凭吊:凭藉吊唁,对死者的哀悼。 一队湖山十万师:指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十万师,指十万军队。湖山,指东吴的山水。 将军无日不衔卮(zhī):指周瑜每日饮酒,以酒解愁。卮,一种古代盛酒器。衔,含在嘴里不停地吃。 孙吴法:指兵法中的阵法。三国时孙吴善于使用奇兵,所以称兵法为孙吴法。 王谢姿:指东晋王羲之、谢安等名士风度和才学。 扬子水:指扬雄《太玄经》,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
【注释】 集:聚集 吴符:即“吴公印”,古代官印。 远颖山之规亭:远指颍山,古地名。规亭,即规亭寺。 千承谷口:即千乘县的谷口。有云封:形容山中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尽拥山光入饮烽:把山中的景色全部拥入到亭子里,就像用烽火来照亮一样。 石寝将军疑伏虎:像石床上睡觉的将军,好像在暗中埋伏着老虎一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将军卧石如龙的雄姿。 松翔老子信犹龙:像长松一样飞翔的老子,真像是龙一样。
【注释】 东阿:县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此句意为:东阿的风光如此美好,连雨都变成了醍醐(美酒)。 小批:少量。 花面:指花朵的面容。 三斗:形容尘土很少。 大展:指山前的月亮。 狞石魏公:指北魏时期的石勒,字世安,人称“石勒”或“世安”。 轻烟吕相:指晋代的宰相吕虔,字子臧,人称“吕虔”或“子臧”。 还看遍亩明光锦:指田野上五彩斑斓的锦绣般的景色。 此却应封阿大夫:意思是说
【解析】 本诗的注释如下:尽日函关紫气浮,飞为快雨下新州。相逢合坐三生石,一望真惊百尺楼。水水霞光明密界,山山雷穴发舆讴。何缘不共飞蝗去,汗漫云岩十日游。 “尽日”意为整天,“函关”为函谷关,“紫气”指仙人之气,“飞为快雨”是说仙气化作急雨,“飞蝗”比喻暴雨,“汗漫”意为无际、无边,“十日游”意为在十天里游览遍了云岩山。此诗首联写云岩山的景色,颔联写两人的相遇,颈联写云岩山的自然景观
诗句: 只看松林尽日阴,红尘也合少回心。 译文: 只见整个松林都被一片浓荫所覆盖,连尘埃似乎也被这幽静的景色所感染,少有驻足停留。 注释: 1. “只看”:此处表示诗人所见之处只有松林和阴暗的天空。2. “尽日阴”:整日被阴云笼罩,形容天气阴沉,无阳光。3. “红尘”:指世间纷扰的红尘世界,这里比喻人世间的喧嚣与浮躁。4. “也合”:应该,应当。5. “少回心”:少有回头之意
【注】元灵曲:唐玄宗李隆基的《霓裳羽衣舞》,后因以“元灵曲”代指皇帝的乐曲。 君:指郑封公的朋友若士。 沂公:即宋真宗赵玄朗,字子美,封兖国公,人称沂国公。 书带草:一种名贵中药材。 丹台:指朝廷,也比喻皇帝所居之处。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郑封公的诗。首句赞美郑封公有仙姿;次句说郑封公正好向皇上奏了《霓裳羽衣曲》;第三句是说郑封公结交的朋友若士邀请他作宾客,他如梦如幻地成了沂国的公子
【注释】 风阁:即风阁寺。在今安徽歙县,为唐代名刹之一,有“天下名刹”之称。 岭东:指徽州境内的山岭。 许天:形容空间之广远。 松青一等:比喻好雨滋润之下,松树颜色更显得翠绿,胜过其他树木。 恣(zì):尽情、畅快地。 春景:春天的景象。 寒食前:清明节的前一日。古人有禁火习俗,故称清明前的一两天为寒食节。 住:停留。 滞:滞留。 【赏析】 《风阁》是一首咏古怀人之作
诗句原文: 千风吹不散梅酸,端的头陀现宰官。 太史公元牛马走,中黄伯作虎獶观。 最平下笔偏趋险,极怒逢山即转欢。 译文: 千风虽大,无法驱散梅花的酸涩,那是一个真正的行者变成了一个官员。太史公(司马迁)曾为牛马,中黄伯则成了虎王。在最平和的笔锋中,作者却偏要追求冒险;而在愤怒之际,他见到山峰就感到欢喜。世间万事,没有不是如此,那就让这八角磨盘继续存在吧。 注释: 千风:形容风雨强烈
注释: 1. 渤海道中喜雨 是处呼天望启封,鬖鬖麦又渴于农。 不胜见弹求鸮炙,恰可倾瓶滴马鬃。 天代耕耘驱鸟象,地强河洛出龟龙。 堪名渤海随车雨,太守年来谁姓龚。 2. 译文: 在渤海道中喜迎雨水,人们纷纷呼唤天空以期待丰收。 小麦又渴于农事,却因雨而生欢喜。 无法满足的是对鸮鸟的射击,却恰好可以倾倒瓶子滴落在马鬃上。 天空代替耕种,驱赶鸟兽;大地强壮,河洛地区出产了龙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