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堪极目岭东烟,不道离城有许天。
好雨加松青一等,深楼恣佛定多年。
名心已尽遥岑下,春景最宜寒食前。
更进一溪真可住,世人却滞买山钱。

【注释】

风阁:即风阁寺。在今安徽歙县,为唐代名刹之一,有“天下名刹”之称。

岭东:指徽州境内的山岭。

许天:形容空间之广远。

松青一等:比喻好雨滋润之下,松树颜色更显得翠绿,胜过其他树木。

恣(zì):尽情、畅快地。

春景:春天的景象。

寒食前:清明节的前一日。古人有禁火习俗,故称清明前的一两天为寒食节。

住:停留。

滞:滞留。

【赏析】

《风阁》是一首咏古怀人之作。诗人在游览了著名的佛教圣地风阁寺后,不禁生发出许多感想,便写下这首七绝来抒发胸中郁积已久的情怀。

首句“小堪极目岭东烟”,起笔点出地点,并写出诗人眺望远方时所见景象。岭东即徽州境内的群山。诗人伫立于高处,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群山苍翠欲滴,一片迷蒙如烟的景色。这两句诗既点出了诗人所游之地,又渲染了一种空阔清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

次句“不道离城有许天”承上启下,进一步写诗人对远离城市生活的感受。由于诗人身处佛寺之中,远离尘嚣,所以他才有机会领略到如此壮美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感叹自己与这座名胜之间的距离如此之遥远。

第三句“好雨加松青一等”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这句诗运用了一个比喻手法,将好雨滋润松木的情景比作自己的心境更加高尚。这种比喻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四句“深楼恣佛定多年”则进一步描绘了风阁寺中的建筑之美和历史之悠久。这里的“恣”、“定”二字,都暗含了诗人对于风阁寺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这里还巧妙地借用了佛教中的“定”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第五句“名心已尽遥岑下”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诗人已经把名利看得很淡薄了,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矛盾的心理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六句“春景最宜寒食前”,则是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这句诗既点明了时节,又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之美。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比喻手法,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的节日活动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春天的魅力所在。

最后一句“更进一溪真可住”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繁华的世界,去追求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的决心。这里的“真可住”既包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排斥。

整首七绝以咏物寄情,通过细腻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名利、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之一——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