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注释】 1. 神农:上古帝王。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药物的发明者。耒耜:古代耕田的工具,形似犁头,上端有长柄,用来开垦土地。伏羲:传说中教人类结网捕鱼的圣人。 2. 八政:指国家的八个主要政务。食首为民:意思是以农业为国计民生之本。 3. 采山钓水:泛指渔猎。利:利益,好处。 4. 国家租税:指税收,赋税。征:征收,收取。 5.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指岁月流逝。江海老渔父:意即年迈的渔夫。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73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写给瞿县敬夫(敬夫,字子敬)的。诗中描绘了一个渔人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你本来是江上的一个垂钓者,如今带着家人一起进入五湖。 2.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经常嘲笑那些吟诗作赋的文人,但自己却能够轻松地应对越国的大夫。 3. 往来不向州城住
注释:渔父叹息,他直钩钓鱼捉鳌,真是一种可悲的行为。他捕到的只是片网中的龙鱼,这真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他来回在江上奔波,但那些过路人却对他嗤之以鼻,讥笑他的行为,而他却浑然不觉。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渔父的言行行为,讽刺了那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愤慨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注释】 钓得:指渔父在江上垂钓时,偶然钓起一条鱼。卧看:指钓鱼回来后坐在船头欣赏风景时的情景。船头稳置酒葫芦:指渔父在船上喝酒时,将葫芦安放在船头,以防风吹动。烟际、雨中:指渔父在垂钓和饮酒时所处的环境。作画图:指渔父把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 【赏析】 此诗写一位渔夫的悠闲生活的片段。首句“钓得鱼来卧看书”,写的是诗人所见的一幅画面:一个渔夫,在江边钓鱼
渔夫 杨柳风前白板扉。荷花雨里绿蓑衣。 红稻美,锦鳞肥。渔笛闲拈月下吹。 注释: 1. 渔父:指打渔的老者。 2. 杨柳风前白板扉:形容渔翁家的门户在杨柳的风中显得格外醒目。白板扉指的是用木板做成的门扉,杨柳风前则暗示着渔翁家门前有杨柳树随风摇曳。 3. 荷花雨里绿蓑衣:形容渔翁身着绿色的蓑衣在雨中的荷花池边劳作。蓑衣是一种用来遮雨的衣物,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4. 红稻美,锦鳞肥
【解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的七绝。首句写“小舟轻”,次句写“纶竿”,三、四句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对渔父的赞颂。 译文:波涛平息如同磨刀石一样平坦,小船轻轻漂浮在水面上,我带着一根钓鱼竿寄托着自己,忘却了世俗,快乐地度过了一生。我不认识公侯,没有功名和地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渔父的形象。诗题中的“渔父”,即《诗经·周南·关雎》中所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君子”
注释:野色山光水接天,云烟缥缈思长川。 收此景,老梅仙。万顷湘江笔底传。 译文:野色山光水相接天,云烟缥缈思绪长川。收拾这份美景,如同老梅仙一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野、云、烟等元素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中。同时,诗人通过对“老梅仙”的引用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月移山影照渔船。” - 注释:月亮移动,其影子映射在渔船上。 - 译文:月光映照在渔船上。 2. “船载山行月在前。” - 注释:渔船随着山的轮廓航行,月光始终在前方照耀。 - 译文:船只随着山峰蜿蜒前进,而月光则始终在前方。 3. “山突兀,月婵娟。” - 注释:山峦突兀起伏,月光明亮柔和。 - 译文:山峰高耸入云,而月光则明亮而温柔。 4. “一曲渔歌山月边
《渔父歌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珣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前两句描述了渔夫在衡门附近的小河中划船回家,悠闲地躺在船上阅读书籍。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红叶村西夕照馀” - 注释: 红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变红,而村西则是指村子在西方。夕照,即夕阳,余,表示还有剩余。 - 译文: 红叶覆盖的村庄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洒落在村西。 2. “黄芦滩畔月痕初” - 注释: 黄芦,即芦苇,滩畔指的是河边的沙滩。月痕初,表示月亮的痕迹刚开始显现。 - 译文: 黄芦滩边刚刚被月光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