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渔父辞 黄旗大网捕鱼牛马,皂衣官差追逐鸡狗。 在芦花深处摇橹而去,远处望见那人是水仙。 注释: 1. 黄旗:指官府的旗帜,表示有捕猎任务。 2. 纲运:指大规模的运输。 3. 皂衣:这里泛指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可能是指官府的差役或官员。 4. 追呼:追赶和呼唤。 5. 鸡狗:鸡和狗,通常用来比喻百姓或普通动物。 6. 摇橹:摇动船桨。这里形容船在水面上行驶。 7. 水仙:即水仙花,是一种植物
万里清江两桨船,一竿一缕水云边。 平生不识书与剑,也得醉饱供闲眠。 注释: - 诗句大意:在清澈的江面上,我乘坐着一只小船,船上仅有一根竹竿和一缕细线,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垂钓。 - 译文:“我”一生中从未见过书籍和剑,但依然能够享受醉饱之后悠闲的睡觉。 -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钓鱼画面。通过“一竿一缕水云边”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
注释 本无租赋本无田:本来没有租赋,也没有田地。 不知历日不知年:不知道日历和年份。 谁信渔家小船上:谁会相信渔夫的小船里会有这样的生活? 犹是无怀并葛天:依然保持着远古时代那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渔父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本无租赋本无田”和“不知历日不知年”,表达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事的无知和漠视。而“渔家小船上”则描绘了渔夫们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注释:渔夫用鱼叉穿柳条当拐杖,提着鱼上溪边。溪边的村庄非常偏僻,房屋稀疏。别怪渔夫头容易变白,去年买鱼的人已经不是他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深山小溪旁捕鱼的情景。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手持竹制鱼叉,穿过杨柳枝条,来到溪边捕鱼。溪边村庄非常偏僻,房屋稀疏,与世隔绝。渔夫感叹岁月不饶人,去年买鱼的人已经不是他了。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村生活图景
渔父 一声欸乃破苍烟,万顷沧浪蘸碧天。 黄篾筏头闲活计,绿蓑衣底懒因缘。 酉年酒易多卯饮,亥日鱼收纵午眠。 坐笑磻溪太多事,梦招西伯渭川畋。 【注释】: ①渔父:本篇是作者对一位隐居的渔夫的描写。 ②欸乃:古代一种船歌,即摇橹时发出的声音。 ③苍烟:指烟雾笼罩的大江。 ④沧浪:指浩大的江水。 ⑤黄篾筏头闲活计:形容渔夫驾着黄色的竹筏,在江中悠闲自在地劳作。 ⑥绿蓑衣:指穿着绿色蓑衣的渔夫。
【注释】拂拂:风吹水面的波纹。漾,水动貌。翠澜:碧绿的水色。粉媒:荷花上的花露或雨珠。扑:沾。小荷盘:莲花初开时像小盘子一样。涨:指水位上升。草阁:用茅草搭成的亭子。五月寒:夏季里天气寒冷。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溪桥、莲塘风景的诗。全诗以“草阁临流”“塘水涨”等景物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想象,勾勒出了一幅夏日里清丽幽静的景色图,表现了诗人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溪桥的脚下水平分明,桥柱上长满了萍草,被波浪打得很模糊。天色已晚,太阳开始昏暗,两簇青烟在断岸的村落中升起。 赏析:本诗描绘了渔父生活的环境。首句写溪桥下的水平分,第二句写桥柱上的萍草。第三句写天已傍晚,第四句写太阳已昏暗。最后一句写两簇青烟在断岸的村落中升起,表现出渔父生活的宁静和悠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渔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举世从谁话独醒: - 意思指的是在世间众人都沉浸在享乐中的时候,只有我独自清醒,不随波逐流。 2. 短蓑轻箬寄馀生: - 使用“短蓑”和“轻箬”指代渔夫所使用的简陋衣物。"寄馀生"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3. 半篙春水世尘远: - “半篙”表示船行进了一部分的距离
【解析】 1.“杨柳风前白板扉”一句中,“杨柳”是诗题《渔父词》中提及的意象,此处借指诗人自己或者他所处的环境、心境。"白板扉"指的是白色的板门,象征简朴、清贫的生活状态。 2.“锦鳞肥,渔笛闲拈月下吹”一句中,“锦鳞肥”描绘出鱼儿肥硕的样子,而“渔笛闲拈月下吹”则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吹奏着渔歌的悠闲生活。 3.“钓得鱼来卧㸔书”,这句诗中,“㸔书”可能是指钓鱼用的竹竿,也可能是指书籍
【注释】 1、处变名姓:即改变名字,隐姓埋名。 2、往来长啸歌:指渔父行踪不定,自由自在地往来于江海之间,一边吹着口哨边高歌。 3、赋役:古代对平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徭役。 4、烟波:指水波渺茫如雾气,泛指水域。 5、渭叟:指隐居在渭水边上的老者,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6、脱寒蓑:摆脱了冬天的寒衣。 【赏析】 《渔父》,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渔夫的自由生活,通过渔夫的形象来反映广大人民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