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注解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分析手法和效果。 “圣主当阳宁”意思是:皇上英明统治着天下。“文星冠甲科”意思是:有文采的文星照耀着科举考试。这是第一句,诗人以“圣主”“文星”来赞美皇帝
注释: 1.李遵道:即李峤,唐代诗人。古木新篁: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竹子挺拔高洁。 2.珊瑚:指珊瑚树。 3.石根:指石头的根部。 4.海上樵夫:指在海上打柴的樵夫。 5.不识:不知道。 6.断云苍藓:形容树木苍老,苔藓斑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山中昔日藏书处”,描绘了一处静谧的山林之中,曾经是作者读书写字的地方
注释: 坚昆:古代北方民族,这里指代北方边地。 几万里:形容距离之远。 黄云:黄色的云。白沙:白色的沙滩。 单于台:汉代匈奴单于所建的高台。日:太阳。 暖风: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开遍地椒花:春天的阳光使满地的野花开放,如辣椒花般鲜艳。椒花: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常用来比喻鲜艳的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胡环瘦马图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画面中的场景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注释】: 大宛:即西汉时期西域的大国,在今新疆地区。玉关:汉代边塞,在今甘肃玉门关附近。唐人:唐代人,指诗人的朋友马周。呈(chén):献上,赠送。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给友人陈闳的,题于他画的一幅唐人骑马图之上。 首句以“直在”二字点明陈闳所画的是唐人马周。“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西”,方位词。“大宛”,这里暗指唐朝西部边境的大宛国,也就是当时西域的强国
注释: 1. 题赵松雪楚江清晓:这是一幅描绘长江景色的诗。 2. 曾从江上系孤舟,渺渺清江万里流:曾经我在江上系着一只孤舟,清亮的江水在千里之外奔流。 3. 两岸青山春正晓,一声鸣橹下扬州:两岸的青山在春天刚刚破晓时映入眼帘,一声船夫的鸣笛声划破了宁静,引领我驶向扬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长江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长江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曾从江上系孤舟"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行春使者惜春华,处处春风杨柳花。 - 关键词:行春使者、惜春华、春风(春意)、杨柳花 - 注释:春天的使者(诗人自己或他人)因留恋春天的美好而不忍离去,到处感受着春风的吹拂和春光的明媚,眼前所见尽是盛开的花朵(杨柳花)。 - 赏析:首句以春天使者的身份开篇,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春风和杨柳花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千岩夜半风雨裂,古剑斫石生铜折。 注释:在深夜的时候,千座山峰突然被风雨撕裂,古老的剑砍断山石后,露出了一片片的铜色碎片。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一幅山崩的场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山崩时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寒潭影动月峥嵘,碧藓淋漓老蛟血。 注释:寒潭中的倒影在月光下摇曳不定,而苔藓上的血迹已经渗透到了水里,变成了一种淡淡的绿色。 赏析
诗句原文 题赵子昂桃花马 学士当年侍武皇,诏骑天马入明光。 上林三月花如雨,吹落金鞍片片香。 注释解释 - 学士:此处指文人学者 - 当年:指过去的时光或时期 - 武皇: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 诏骑:皇帝的命令 - 天马:传说中的骏马,常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入明光:进入光明之处,可能暗喻得到朝廷的认可或赏识 -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指代皇宫内苑 - 三月:具体的月份不详,可能是春天 -
注释:风吹断煮茶的烟,竹林外有谁在惊吓到白鹤而停止睡觉。我写下淮南的《招隐》曲,松花落在石床上。 赏析:诗人借题赵千里临李思训煎茶图之机,表达了自己闲适自得、悠然自乐的心情。诗中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山风吹断煮茶烟”,以动衬静,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氛围;二句“竹外谁惊白鹤眠”则用声衬静,以竹丛外的声响反衬出白鹤的安详。三句“写就淮南《招隐》曲”,点明了诗人所吟之曲的主题,是一首表现隐居生活的曲子
注释: - 题松石:这首诗描绘了匡庐道士山阴住,绕屋青松个个长。溪上一番春雨过,白云满地茯苓香。 - 匡庐:庐山的别名。 - 道士山阴住:在庐山山阴居住的道士。 - 绕屋青松个个长:环绕着房屋的青松个个都长得很长。 - 溪上:指山下的山溪边。 - 一番:一次的意思,表示春天的一次雨。 - 白云满地茯苓香:春雨过后,山上的白云覆盖满了整个地面,空气中弥漫着茯苓的香味。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