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
题高宗诗意便面 当朝山色尚烟岚,近侍承恩罢早参。 边奏不来春殿寂,自将情思写江南。 注释: 当朝:指皇帝在位之时。山色:形容景色秀美如画。烟岚:指山雾缭绕,烟雾弥漫的景色。近侍:指身边的侍卫或近臣。承恩: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恩宠。罢早参:不再早朝。边奏:边境上的报告。不来:指没有消息传来。春殿:春天的宫殿。寂:寂静无声。自将:自己主动。情思:情感。写:写作。江南:指南宋,这里泛指南方。赏析
舟中作次玉山韵 落日清江好放船,西风满棹未须牵。 鲸鲵已静波澄海,鸿雁初来水接天。 过眼风光如隔梦,近人风月也堪怜。 归来尚有黄花在,暂醉佳人锦瑟前。 译文: 落日下的清澈江面非常适合放船,西风吹动着船桨,似乎并不需要拉动。 大鲸和小鱼已经安静下来,波涛荡漾,大海显得更加宁静。 鸿雁刚刚飞回来,水面映衬着天空,景色十分美丽。 眼前所见的一切都像是梦境一样,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注释】 ①柏子庭:指柏叶,柏子,柏木的籽实;庭园。 ②四明:即四明山,在今浙江上虞县东南。 ③杲杲:明亮的样子。 ④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⑤菖蒲花:一种香草,又名水葱,有香气。 【赏析】 《送柏子庭归四明》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春夜送别柏子庭归四明山的情景;颔联写晴日江边景色;颈联用典抒情;尾联写送别后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远高洁,风格清新俊逸。 此诗以“送”字开篇
黄沙衰草雪毵毵,八月天山冷不堪。 注释1:毵(sān)——形容细长的样子。 译文:黄沙和枯萎的草丛中铺满了洁白的雪花,八月的天气天山非常寒冷。 昨夜朔风吹过影,尽将秋色到江南。 注释1:朔风 ——北方吹来的冷风。 译文:昨夜朔风吹过,带走了天山的影子,把秋天的景色带给了南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国深秋的景象。诗中的“黄沙”和“衰草”是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荒凉、萧瑟之感
诗句解释 1 波光月色净涵虚:描述了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清澈透明。 2. 炯若清冰在玉壶:形容月光如同冰一样明亮清澈,仿佛在玉制酒壶中。 3. 水槛夜凉栖翡翠:夜晚时分,水面上的栏杆旁有绿色的植物(可能是荷叶或类似的植物),显得清凉宁静。 4. 钓竿秋静拂珊瑚:秋天的夜晚,钓竿轻轻摆动,拂过装饰着珊瑚的船桨。 5. 杯行玉手琼英酒:描述酒杯在手中旋转,酒如琼浆玉液一般珍贵。 6.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内容,结合题目要求和相关答题技巧进行分析。题干中“注释”“赏析”是本题的关键提示信息。题干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
千涧淙淙一径通,长松尽入白云中。 徵君更在山深处,满谷桃花烂熳红。 注释: - 千涧淙淙一径通:形容山中的溪流众多,一条小路从千涧中穿行而过。 - 长松尽入白云中:描述长松高耸入云,与白云融为一体的景象。 - 徵君更在山深处:指诗人自己,他隐居在此山之中。 - 满谷桃花烂熳红:形容山谷中桃花盛开,色彩斑斓,鲜艳夺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响屧廊:形容声音响亮的台阶。屧,同“屐”,是木制或竹制的鞋。 山中老禅寂:山上的老僧人寂静无声。 同坐说吴王:与老僧一同坐着谈论吴王。 时有风前叶,铮然下屧廊:不时有风吹过树叶,发出响声,落在台阶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寺庙中偶遇一位高僧,与其对饮畅言后所作。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意境清远宁静,富有禅味和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注释:洞庭湖秋水涨满,湖水层层波纹荡漾。阳光照射在珊瑚树碧绿的枝叶上,闪闪发光。深夜,仙人骑着紫色凤凰飞过天空,月光照亮了满天清辉。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秋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洞庭湖秋色的图画。首句“洞庭秋尽水层波”,描绘了洞庭湖秋季的景象,湖水涨满了,泛起层层波纹。次句“光动珊瑚碧树柯”,描绘了月光照射下,珊瑚树碧绿的枝叶闪烁着光芒,美丽动人。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根据诗中的关键性语句“飞楼高倚玉绳边,两两青娥舞绣筵”“北斗倒悬江动石,清秋不尽水如天”“故人相见风尘际,此夜同看海月圆”来理解分析,并注意诗句的注释。 【答案】 (1)飞楼高倚玉绳边,两两青娥舞绣筵。 译文:高高的楼宇倚靠着玉绳(银河),双双青娥在绣着花纹的筵席上起舞。 注释:玉绳:指银河。青娥:指仙女。绣筵:绣有花纹的酒席或座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