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熙
冬日斋居杂诗 忆昔趍庭讲诵初,慨然不复向迷途。 只今回首还思省,力学工夫尚尔疏。 【注释】 趍:通“趋”,指学习、研究。 趍庭:庭院,这里代指家。 慨然:慷慨激昂的样子,这里指心情振奋。 向:朝,向着。 迷途:迷失方向,比喻误入歧途,走错了路。 回首:回头看,回头思考。 思省:思考反省。 力学:刻苦钻研。 犹:还是。 疏:疏忽,不严密。 赏析:《冬日斋居杂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冬日斋居杂诗 一生未曾见过李延平,低头勤奋也是空忙生。 每读这些话语多感慨,苦苦辛辛到底成什么?
【注释】多病:疾病缠身。筋骸:指人的筋骨。柴荆:用柴草编成的门帘,用以挡风遮雨。终昼:整天。重关:重重的门户。诗书:指儒家经典和诗作。讵(jù):岂。杖屦(jù jū):手杖和鞋。元:通“原”,本来,原来。 【赏析】 这是一首自况诗。诗人以程颐为楷模,希望做一个学富五车的儒者,在春风满面、座上高谈阔论时,能引经据典,从容不迫地发表见解,而不致像那些只会浮云遮日、秋色对山一样浅薄无识之人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纷纷世累苦相牵”,诗人以“纷纷”形容世态纷乱,以“苦相牵“描绘了人们之间相互纠缠、难以解脱的状态。颔联“抚事悲歌惜壮年”,抒发了作者因世事纷争而感到悲伤,因人生短暂而感叹青春易逝的感慨。颈联“林宗雅志伊谁识”,诗人引用了东汉初年的名士陈元方的故事,他与友人石季龙在山中游玩时,石季龙问他:“你有什么高雅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吗?”陈元方回答说
【注释】 ①霅溪:地名,在今浙江湖州。宫人图:指《宫中美人图》。宫人:古代宫女。②方寸心:指内心。③夫君:妻子的丈夫。④碧云深:形容远山如在云雾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对一幅图画的观玩,抒发了对远去的妻子的思念之情。首句“露冷月华白”,以寒气袭人的露水和皎洁的月光,写出了夜的清冷,也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凄苦。第二句“悠悠方寸心”,点出了诗人的心事重重、思绪纷乱
注释:秋风萧瑟,吹起暮秋的忧愁;无端无故地,阴云密布,遮住了晴朗的秋天。什么时候才能让中天的明月重新照耀山川河流啊! 赏析: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中秋不见月》。首句点题,写自己望月而不见;次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因中秋不见月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明月能重照大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生红和露滴胭脂,又到芳春寂寞时。 便拟提壶花下醉,却愁羞杀背阴枝。 注释: 生红和露滴胭脂,又到芳春寂寞时:生红指杏花,胭脂是指花瓣上的红色。又到了春天的时候,但是没有看到花开,因为连着几天的大风天气,没有看到杏花开放,所以感到寂寞孤独。 便拟提壶花下醉,却愁羞杀背阴枝:想要在杏花树下落花洒酒,沉醉其中,可是想到自己的面庞与杏花一样苍白,又有些羞涩,不敢在阳光照射下的杏树下喝酒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山流水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坚守初心、不惧困难的决心。 次韵答友见赠 高山流水趣何深,万古千秋一素琴。 白石清泉成雅志,光风齐月负初心。 伏龙应羡云生谷,独鹤不惊鸦满林。 无用野夫宜揣分,商家元自有甘霖。 译文: 高山流水的情趣是何等深远啊,自古以来,它就是人们心中的那份纯净。清澈的泉水如同一位高雅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着宁静与和谐。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兄弟情深。诗人通过描述兄弟俩在庭院中追逐的身影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来表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兄弟趍庭雁影翩”描述了兄弟俩在庭院中追逐的身影,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活泼和热情。接着,“只今痴绝尚依然”表达了尽管他们可能已经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和执着。最后,“竞阴莫废经纶业,爱日当知喜惧年”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于学业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是李纲为友人李枢所作,以容安亭的诗韵来写自己的感受。 “栖迟蓬荜养慵疏,虚室焚香静掩书。”意思是说,自己过着隐居的生活,过着懒散的生活,但内心却有一种宁静和安详,这种宁静和安详来自于内心的修养和修炼。在空无一人的地方静静地燃烧着香,静静地掩上了书。 “坐进工夫元自尔,心斋意味果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修炼功夫是从内而发的,但是内心的修行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却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