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西风起暮愁,无端阴翳掩晴秋。
何当放出中天月,重照山河十二州。
注释:秋风萧瑟,吹起暮秋的忧愁;无端无故地,阴云密布,遮住了晴朗的秋天。什么时候才能让中天的明月重新照耀山川河流啊!
赏析: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中秋不见月》。首句点题,写自己望月而不见;次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因中秋不见月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明月能重照大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萧飒西风起暮愁,无端阴翳掩晴秋。
何当放出中天月,重照山河十二州。
注释:秋风萧瑟,吹起暮秋的忧愁;无端无故地,阴云密布,遮住了晴朗的秋天。什么时候才能让中天的明月重新照耀山川河流啊!
赏析: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中秋不见月》。首句点题,写自己望月而不见;次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因中秋不见月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明月能重照大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解】 寿李翁八十诗 其二:余庆悬知积德深,昭昭神理古犹今。寄言戏彩贤孙子,食息无忘爱日心。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李翁祝贺八十大寿而作的诗篇。 第一句“馀庆悬知积德深”,诗人在开头就称赞李翁德行深厚。馀庆,即福禄,指福气;悬知,就是预知、知道,这里表示诗人对李翁的祝愿。 第二句“昭昭神理古犹今”。诗人接着赞扬李翁的德行如同神明一样,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崇敬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作答时,考生需先解释诗句,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石州慢·寄题龙首峰”是一首词,作者是辛弃疾,全词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景:词人登高远望,看到虎踞龙蟠之势,想到秦楚之间世路艰难曲折。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1) “虎踞龙蟠”句:虎蹲踞于山势险要之地,龙盘绕着地势低洼之处,指代龙首峰的险峻。龙首峰
【注释】: ①酹江月:指作者在中秋时,面对清澄的江水,饮酒赏月,以寄托自己的情怀。酹:把酒洒在地上,作为祭品。 ②世途艰阻:世上的道路艰难坎坷。悲:悲伤、悲痛。 ③万里清秋摇落:万里之遥的秋天里,树叶纷飞飘落。摇落:落叶飘零。 ④乾坤还闭:自然界的万物已经关闭了。乾坤:指天地。 ⑤奚啻切床肤剥:何止是切肤之痛。奚啻:何止、岂止。切肤之痛:形容痛苦到了极点。 ⑥消长盈虚:即“盈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士奇的《封龙十咏·龙耳峰》。以下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 【注释】炎氛:炽热的风气;高岑:山岭;悲风:哀伤的风;林丘:山林和丘陵。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高山峻岭间,炽热的秋风席卷而来的壮丽景象。 2. 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注释】吟台:指诗人登高吟诗时所立的台子;动:触动;怀古愁:对过去历史的感慨和忧愁
【注释】 绝道丧:指道德败坏。今几年:已过了几年。善俗如灰不,善俗:好的社会风气像灰一样消失。不得然:不能存在。苟禄:苟且求取富贵。偷生忍耻:苟活于世而忍受耻辱,自怜:自我怜悯。嗟嗟此妇乃尔贤,嗟嗟:赞叹之声词。尔:如此。贤:贤良。信兹秉彝不可泯,信:相信。兹:这。秉彝:秉性、本性。不可泯:不可以泯灭。天全:天赋的美德。信:相信。直:诚然。后先:先后次序。太行西北黄云边,太行:中国北方一座名山
注释: 太常引 · 和王治书仲安 求田问舍欲婆娑。算无地、不风波。胸次尽嵯峨。世间事、知能几多。 登山临水,傍花随柳,独此未消磨。便拟借行窝。正霁月、光风气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王治书在和词的情境下,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求田问舍欲婆娑。算无地、不风波。胸次尽嵯峨。世间事、知能几多。 - “求田问舍”指的是人们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注释】 徘徊、尊俎:泛指宴席。也非学圃,也非怀土:意谓并非只学习种菜或怀念故乡。沧浪:水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为长江支流。 【译文】 宴会中谈笑风生,俯仰天地古今。世间英雄数元龙,想未识圣门风度。 也不是学圃,不是怀念故乡。静看落花风雨,准备购买钓竿蓑衣,到沧浪深处垂钓。 【赏析】 此词上阕写筵席间豪放之态,下阕言志。全词以酒会友为背景,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理想。 起句“徘徊尊俎”
【注释】 龙山:指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南。 灵境:神奇的境地。 郁苍苍:郁郁苍苍。形容山峰重重叠叠。 林谷:树林和山谷。 修真:修行成真。据其阳:占据它的北面。 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 洞府:山洞,神仙居住的地方。余清凉:还有清凉的感觉。 杰阁:宏伟的建筑。耸奇观:矗立着奇特的景象。 烟霏:云雾弥漫、缭绕的样子。恣微茫:任意飘浮的样子。 眷予:怀念我。 丘壑:山泽。膏肓(huāng):心病之极。
《龙耳峰》 嵓壑有奇胜,缥缈馀风烟。 石室谁所留,尚倚苍崖巅。 慨想龛中人,于今几何年。 遗迹虽未泯,山深月空悬。 伊予陋庸姿,复苦尘务牵。 此道难坐进,低头愧前贤。 尚幸忝私淑,静修有薪传。 终当谢浮世,于兹订遗编。 注释: 嵓壑:山谷。 缥缈:形容烟雾云气缭绕飘荡。余风烟:指残留的山风和云雾。 石室:指山洞。谁所留:是谁留下的。 苍崖巅:高高的山崖。 慨想:慨叹、想象。龛中人
【注释】 酹(lèi):祭酒。 城阴:城北。即静修刘先生故居:即静修的刘先生旧居。 【赏析】 《酹江月•登古容城有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登城所见之景,感叹中原人物在天山巨网中的悲惨命运,表现了词人的愤慨之情,下片抒写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并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决心和豪迈气概。这首词通过登城观景抒发作者的感慨悲歌,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英雄抱负
饶阳小山诗卷 胸中有全山,华嵩亦自小。孤坐对嵓姿,肝肠倚天表。 注释: 1. 胸中有全山: 形容诗人心中有着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情感,就像胸中有一座完整的大山。 2. 华嵩亦自小: 指诗人心中的这座大山并不高大,但仍然宏伟壮丽,如同华山和嵩山一样。这里的“小”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山峰的雄伟。 3. 孤坐对嵓姿: 描述了诗人独自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嵓,即山峦,指的是周围的山脉。 4.
【注释】 ①霅溪:地名,在今浙江湖州。宫人图:指《宫中美人图》。宫人:古代宫女。②方寸心:指内心。③夫君:妻子的丈夫。④碧云深:形容远山如在云雾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对一幅图画的观玩,抒发了对远去的妻子的思念之情。首句“露冷月华白”,以寒气袭人的露水和皎洁的月光,写出了夜的清冷,也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凄苦。第二句“悠悠方寸心”,点出了诗人的心事重重、思绪纷乱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兄弟情深。诗人通过描述兄弟俩在庭院中追逐的身影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来表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兄弟趍庭雁影翩”描述了兄弟俩在庭院中追逐的身影,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活泼和热情。接着,“只今痴绝尚依然”表达了尽管他们可能已经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和执着。最后,“竞阴莫废经纶业,爱日当知喜惧年”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于学业的执着追求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旅途中,以“尘事”自喻,抒发出自己淡泊的情怀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首句中的“尘事”,即世俗之事。诗人说,年来世事屡经变化,我与世相已淡然无情。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名利、得失、荣辱等世俗之事的态度:看透名利,不为所累。第二句写自己与世无欲无争的境界。第三四句描写途中所见之景。诗人在嘉阳道上,一路行来,只见云山环绕,山光水色十分美丽。诗人感慨地说
生红和露滴胭脂,又到芳春寂寞时。 便拟提壶花下醉,却愁羞杀背阴枝。 注释: 生红和露滴胭脂,又到芳春寂寞时:生红指杏花,胭脂是指花瓣上的红色。又到了春天的时候,但是没有看到花开,因为连着几天的大风天气,没有看到杏花开放,所以感到寂寞孤独。 便拟提壶花下醉,却愁羞杀背阴枝:想要在杏花树下落花洒酒,沉醉其中,可是想到自己的面庞与杏花一样苍白,又有些羞涩,不敢在阳光照射下的杏树下喝酒
【注】杖藜:拄着拐杖。三绝句:《唐诗别裁》卷一:“唐人五绝,有四杰之奇、王摩诘之妙、韦苏州之朴、刘随州之浅。” 杏花始开连日大风不获一赏晨起携筇往观之归而小酌得三绝句 杖藜吟绕去还来,收拾春光入酒杯。 自是风花要题品,等闲蜂蝶莫相猜。 注释:清晨我拄着拐杖,漫步在杏花盛开的园林里欣赏美景。可是一连数日刮着大风,我没能见到杏花开放,更无法赏到杏花之美了。早上起来我拿着拐杖去观赏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