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
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
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俦。
规模未云远,芜秽馀嵓陬。
圣像空复存,荒凉几经秋。
不遇敬斋翁,遗迹谁能求。
亦赖明主恩,遂兹圣泽流。
今皇复神圣,丕承拟西周。
弦歌独不嗣,嵓壑知应羞。
怀贤既伊郁,抚事增绸缪。
悠然发孤咏,远思浩难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士奇的《封龙十咏·龙耳峰》。以下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
【注释】炎氛:炽热的风气;高岑:山岭;悲风:哀伤的风;林丘:山林和丘陵。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高山峻岭间,炽热的秋风席卷而来的壮丽景象。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注释】吟台:指诗人登高吟诗时所立的台子;动:触动;怀古愁:对过去历史的感慨和忧愁。诗人站在吟台上,俯瞰着眼前的景色,引发了他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忧郁之情。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
【注释】李公英: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地名,具体不详;藏修:隐居修身;焉:代词,此处为“于是”之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李公英这位贤者的敬仰之情,他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选择隐居修身,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俦。
【注释】坐令:使……得以安居;山中民:居住在山中的百姓;莘莘:众多的样子;洙泗:古代两条河流的名称,这里泛指水系,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的地方。这句话描述了李公英隐居之地的居民众多,他们与洙泗地区的贤人一样,都是杰出的人才。规模未云远,芜秽馀嵓陬。
【注释】规模:格局、规模;云:像;芜秽:荒芜污秽;嵓陬:山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李公英隐居之地的规模和环境并不遥远的看法,同时也暗示了那里曾经被荒芜和污染,需要有人来恢复它原有的风貌。圣像空复存,荒凉几经秋。
【注释】圣像:指佛像或圣贤像;空复存:已经不复存在;荒凉:萧条冷落;几经秋:经历了几个秋天。这句话描绘了李公英隐居之地的佛像或圣贤像已经成为空荡荡的存在,而这个地方也显得荒凉,历经了几个秋天都没有得到改善。不遇敬斋翁,遗迹谁能求。
【注释】敬斋翁:敬斋先生,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贤者或学者;遗迹:遗留下来的建筑或文物;谁能求:谁又能寻找到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无法寻找的遗憾和感叹。亦赖明主恩,遂兹圣泽流。
【注释】明主:明智的君主;恩:恩惠;遂兹:使得这样;圣泽:圣人的恩泽;流:流传;这句意思是说,由于有明智的君主的恩赐和保护,使得这样的圣人遗留下的恩泽得以流传下去。今皇复神圣,丕承拟西周。
【注释】今皇:现在的皇帝;复神:再次变得神圣;丕承:继续承接;拟:类似;西周:西周王朝,这里用作比较的对象。这句话表示现在的皇帝恢复了神圣的状态,继承了类似于西周王朝的辉煌。弦歌独不嗣,嵓壑知应羞。
【注释】弦歌:弹琴唱歌,比喻文化繁荣;嗣:继承;应羞:应该感到羞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现在社会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但是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承。怀贤既伊郁,抚事增绸缪。
【注释】怀贤:怀念贤能的人;既伊郁:已经感到非常郁闷;抚事:处理事务;增绸缪:更加谨慎地考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的怀念之情,以及在处理事务时更加注重谨慎的态度。悠然发孤咏,远思浩难收。
【注释】悠然:闲适的样子;孤咏:独自吟唱;远思:深远的思考;浩:浩瀚;这句意思是说自己在闲暇之余,独自吟唱出心中的感慨和思考,但思绪却难以收敛。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