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过程。从山北的疲倦游览,到山南的肆意攀援;从苔滑的危险,到萝弱的可触;再到力竭而修蹊,险尽得平原。排峰作郛郭,列岫代墉垣。披拂趋兰社,靡迤入松门。奇石既罗径,初篁亦当轩。 诗中的关键词是"登鹿田",这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他也在寻找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试图通过学习和修行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送友人》。 第一、二句:慊(qiàn)慊促夜弦,翩翩戒晨轴。慊慊,形容心情急切。促夜弦,催促奏乐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翩翩,形容舞动轻盈的样子。戒晨轴,指起床准备出发。 第三、四句:临分将列觞,指景念出宿。临别时摆上酒席,望着远方思念即将离别的朋友。指景,指的是眼前的景物。念出宿,思念即将离别的朋友。 第五、六句:羁思无定端,官程有成速。羁思,指心中的思绪。无定端
【注释】: - 送人归姑熟: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送人”自喻,表达自己对仕途坎坷、亲情牵挂的苦闷。 -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表示十年来一直在官场上奔波,历经风雨。 -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表示自己并非贪图俸禄,而是因思念家人而归乡。 -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表示旅途艰难,环境恶劣。 -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表示自己在外无法照顾家人,妻子也无法得到照顾。 -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赏析】 这是一首旅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思家之情。首二句写寄书,第三句写妻子不归,尾联则写自己的处境。全诗情真意挚,语浅而情深。 “数口迢迢寄海边”,点明题意,是此诗开头的第一句。意思是,为了生计,全家人不得不远出他乡去谋生。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品,却有无限滋味。首先,“数口”即全家老小,说明全家都在外面谋生,生活上需要依靠外出的人,可见家境之贫。其次
解析: 第一句:“梅檐为天叙师赋” - 诗句释义:描述的是大梅山的景色与上人的居住地。"梅檐"指的是山上的梅树,而“为天叙师赋”则表达了上人在此地讲述佛法的情景。 - 关键词注释: - "梅檐": 指山上的梅树。 - “上人”: 指那位在此讲述佛法的僧人。 - “天叙师赋”: 表示上人在山顶讲述佛法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注释】 岁暮:岁月将尽;迟宋潜溪:迟滞不前,滞留宋潜溪。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骎骎: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春已迫:春天已经到来。 谁思:思念谁?悲歌:悲壮的歌声。来客:来访的朋友。 期:期待。旦与夕:早晨和晚上。如何事多迕:为什么事情总是不如意。月满且复魄:月亮圆满之后又重新缺损(月有圆缺)。 悲风:悲伤的风气。落叶:秋天落下的树叶。长陌:宽阔的道路。女萝:一种蔓生植物。虽有托:即使有依托。
送人从戎 世事谅难必,伊人去从戎。 平生二三策,乃用军帐中。 东郊已春阳,北陌尚寒风。 千里违邺城,几日到边封。 汉帜正星罗,淮骑亦云从。 已入青油幕,犹带骈角弓。 愿言帷幄士,勉赞戎马功。 但期膺厚赏,不忘捐薄躬。 庶几边上人,咸识尔为雄。 译文: 世上的事情确实难以预料,你将离开去从军。 我一生仅有两三个计策,现在却被用到军中帐幔之中。 东方的郊外已经是春天的阳光,北方的道路依然寒冷的风。
诗句原文: 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 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欢食有鱼。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 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译文注释: 1. 为忆幽人八十馀:回忆那位隐居者已有八十余岁。 2. 片帆来访水南居:用片船拜访水边居住的隐士。 3. 已知扬子门多酒:知道扬州城门附近有很多酿酒场所。 4. 谁信冯欢食有鱼:怀疑在冯欢家吃饭时会有鱼。 5. 一代定归名士传
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 其一 客路谁为骨肉亲,两君邂逅结比邻。 相交自可到头白,世乱还家有几人。 注释: 1. 客路谁为骨肉亲 —— 在漫长的旅途中,谁是我们真正的亲人?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在旅途中孤独感的表达。 2. 两君邂逅结比邻 —— 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在偶然的机会下结识,并成为了彼此的邻居。 3. 相交自可到头白 —— 他们相互之间的友情深厚,可以一直维持到头发变白。
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 其三 白首相逢能几回,羡君仍作等闲来。 明年此日知何处,且向空庭嗅落梅。 注释: - 白首:指头发白了,形容年老。 - 相逢:相遇,见面。 - 羡:羡慕。 - 等闲:轻易,随便。 - 明年:指的是未来的一年。 - 此日:这一天。 - 空庭:空旷的庭院。 - 嗅:闻,嗅探。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戴良的作品《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中的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