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
【注释】 营丘:指鲁国,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一望凄然使我愁:一眼看到营丘,就感到悲愁。 赐履封侯千古在:指汉文帝时,周勃、灌婴等功臣曾受赐铁券。 寻盟霸业此时休:寻取霸业,指刘邦建立汉朝。 鸦啼古木西胶暮,雁落平芜北海秋:指营丘一带是乌鸦栖息的地方。 回首江南万馀里,异乡如此若为留:回头远望南方的故乡,有一万多里那么遥远,如今身处他乡,不知该怎样留下。 赏析: 这首五律诗
注释 1. 春半家书预作期:意思是春天过了一半,就预先写信告诉家人自己要出门。 2. 长儿十月送寒衣:长儿子在十月间给母亲送去了御寒的衣服。 3. 江空野旷无消息:江面空旷,田野辽阔,没有一点消息。 4. 踏遍苍苔人独归:踏遍青苔,只有我一个人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人的离别和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离家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致,表达了对家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注释:我独自一人向着荒村高唱竹枝词,寒烟暮雨之中不禁让人心生悲伤。我一生就有一种凄凉的神态,没想到竟然在老大的时候才体会到。 赏析:诗人在旅途中,独自面对着荒村,吟诵着竹枝词。他感叹于自己一生凄凉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却在自己年老的时候才体会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悲凉,又展现了他的豁达和超脱。他并不为人生的短暂而忧伤,反而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这正是诗人的一种生活哲学
【注释】 哭赵太初:悼念赵太初。赵太初,生平不详。 蒲团:佛教徒坐禅的用具,形似小凳,以蒲草为垫。兀坐几经春,指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兀坐,长时间坐着不动。 南华:道家经典。唐宋时多用为佛经的代称。《庄子·逍遥游》有“南冥者,天池也”之句,后人即以南冥指道。 勾漏令:传说中秦始皇求仙药不遇,遣徐福等出使海外求取仙药,至东海蓬莱山而不得见,乃刻石记其求药之事。后用以指求仙不得。 杜陵人
晚至永乐 江干细路走羊肠,远逐钟声到上方。 水荇暝时云淡淡,径松深处月苍苍。 佛庐夜续传灯火,僧榻寒薰小篆香。 何用别寻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 译文: 在江边散步的小路弯弯曲曲如羊肠,远远地追逐着钟声一直走到上方。 黄昏时分,天空中云彩淡淡,月光下松林深处显得格外幽静。 夜晚,佛寺里继续传来了灯火,僧房中寒风中飘散着小篆香。 何必再去寻觅天竺寺呢,人们说这里就是佛法的慈航。 注释: 1.
注释: 1. 宗道师曾许寻郑元秉春草图见寄诗以促之:宗道师曾答应寻找郑元秉的《春草图》,并给我寄诗来促使我尽快完成。 2. 平生不识郑山辉,写草成图偶见之:我平生不认识郑山辉,偶然间画了一幅草图,却被他发现了。 3. 恍惚鹅群翻水日,依稀鸿爪印沙时:仿佛是一群鹅在水面上翻飞,而鸿雁的脚爪印在沙滩上清晰可见。 4. 康成已矣空书带,灵运悽其但梦池:可惜张芝(康成)已经去世,只能留下他的字迹和书带
【注释】 潇湘夜雨:潇湘,指湖南一带。 洒江:流到江里。 思已悲:思念之情已经悲哀了。 入夜声转急:入夜以后,雨声更加急促。 还忆:回想。 在荆南:即在荆州以南。 卧听:躺在床上听着。 湘妃泣: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曾溺死在湘江中,所以后人常以湘妃泪来比喻眼泪。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官途中经过荆南时。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洒江”与“入夜”相呼应,表现了雨声的急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注释 - 北海郡:指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市),当时是唐朝的一个州。 - 齐国西行几日程: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一带,向西行进几天就能到达幽州。 - 平原望望怯初行:形容旅途遥远,看到前方景色后感到害怕或不安。 - 雨途车过泥藏辙:在雨天行驶的路上,车轮会陷入泥泞中,使车轮被泥土覆盖。 -
【诗句释义】 1. 故人家住白云隈,占此崖盘与涧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隐者。“家”:隐居的地方。“白云隈”: 山脚下或水边有云雾缭绕的地方。“占此崖盘与涧回”,占据这个地势险峻的山坳和弯曲的溪流。 2. 风挟水声归径竹,日将山影上阶苔。 “风挟水声”:微风带着流水的声音。“径竹”:小路上竹子。“日将山影上阶苔”,阳光照射着台阶上的爬山虎。 3. 律书在箧身同弃,瑞检堆床手自开。 “律书”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海邦出息空今日,齐地徵求异昔年。”意思是说:在今天这个大海一样的国家里,人们纷纷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在以前齐国时代,却很少有这种风气。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今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古代淳朴民风的怀念。 【答案】 译文: 山城高耸入云,暮霭沉沉,隐约看到远处炊烟袅袅。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