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季子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是唐代著名诗人于季子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洛阳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杜审言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梓泽年光往复来: - 梓泽: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特定的地点,代表着洛阳的美景。 - 年光:指时光、岁月。 - 往复:来回往返,形容时光的流转不息。 - 来:到来,出现。 - 赏析:诗人以“梓泽年光”开篇
【释义】 百战才使汉高祖平定了项羽,三分天下而取代秦朝。 功勋归于萧何,气数耗尽在戚夫人身上。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诗,借咏古以讽今,通过歌颂汉高祖刘邦的丰功伟绩来颂扬其创业精神。 首句"百战方夷项”,百战方夷项,即经过许多战斗才消灭了项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了无数的战斗,终于平定了项羽,统一了天下。"百战"和"方"都是动词,"夷项"是谓语,“项”指的是项羽。"项"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名
【诗句释义】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 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倚万年。 【译文】 在嵩室之巅,九色旌旗铺展,如云般飘荡; 颍川之畔,万马奔腾,星光点点。 禹王的御膳中蕴含着祥瑞的甘泉, 那飞泻而下的清流声,仿佛奏起舜帝的乐章。 山林间小径旁,鲜花堆积如山, 帐殿和宫殿里,夏日的叶子连成一片。 我微薄的心意献给陛下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注释: 北伐:指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率领楚军北上进攻秦军的行动。 赵:赵国,古国名,位于今河北省南部。 王秦:称王于秦国,即建立西楚霸王的政权。 拔山:形容力量极大,能举起大山。 渡江:渡过长江,泛指南征北战,征战四方。 译文: 北伐虽成功攻占整个赵国, 东归却不能够在秦国称王。 空有拔山之勇的力气, 却羞于成为渡过长江的人。
【注释】 瑞云:吉祥的云彩。千里映:形容云彩广阔。祥辉四望新:形容云彩在四面八方照耀,显得格外明亮。随风乱鸟翅:指云彩随着风儿飘动,像是鸟儿张开的翅膀。泛水结鱼鳞:指云彩像水波那样荡漾,像是鱼儿在水中留下鳞片般的痕迹。布叶疑临夏:好像树叶覆盖了整个夏天。开花讵待春:好像花儿开放时不需要等待什么季节。愿得承嘉景:希望可以欣赏到美好的景色。无令掩桂轮:不要让美丽的景色被桂花遮挡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赏析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意象特点、概括诗歌的情感等),然后根据要求回顾相关的内容要点。“卉草诚幽贱”,卉草即花草,幽贱是指花草生长的自然环境恶劣、地位低下;“枯朽绝因依”,枯萎和腐朽是植物生命结束的标志,这里形容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忽然之间借助了羽翼,就感觉到了光华;“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梓泽年光往复来,杜霸游人去不回。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路傍桃李花犹嫩,波上芙蕖叶未开。 分明寄语长安道,莫教留滞洛阳才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 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倚万年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 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