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寿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历史人物和表达自己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水畔巴丘古县开: "水畔巴丘"指的是长江边的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阳市),而“开”可能表示开启或开始。这句表达了诗人来到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旅程或者活动。 2. 周郎祠宇傍泉台: 这里的“周郎”是指三国时期的周瑜,“祠宇”是祠堂,“泉台”可能指的是与泉水相关的建筑。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纪念周瑜的场所
燕子矶 冯夷吹浪啮山根,云树千重暗白门。故垒尚闻双燕语,空江曾见六龙奔。杨花暮雪行人路,杜宇春风古帝魂。扣枻中流频唤酒,客情难遣是黄昏。 译文: 1. 冯夷在吹响波浪,咬住山根,云雾中的树木层层叠叠,遮住了白门城楼的轮廓。 2. 曾经的堡垒里仍然能听到双燕的叫声,空阔的江面上曾经有六条龙奔腾而过。 3. 晚春时节,杨树和雪花交织在一起,行人在路上行走;杜鹃鸟在春风中啼叫
诗句:柴门雨歇履声闻,径草春香尽种芸。 译文:柴门的雨声渐渐停止,听到门外走路的声音。春天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我在其中辛勤地种植着。 注释:柴门,指诗人住所的简陋的入口。雨歇,雨声渐渐停止。履声,行走时鞋跟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径,小路。种,种植。春香,指春天的花香。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注释】 建州:今福建建瓯。符山寺:在建安,即建州。黄樊山甫:作者的好友。两经年:两年。 断云:指山间云雾缭绕。樵水:指溪流旁的山泉。楚天:指故乡的天空。五更残梦落花前:五更,指深夜。落花前:指梦中的景象。关山月上弦:古人以月亮的变化来比喻时令的变化,上弦表示月亮正在逐渐变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离别建州符山寺,共借僧寮一榻眠,离家愁说两经年。 首联写离情依依
《折杨柳》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大唐盛世。在这段时间里,张九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曾担任过吏部尚书、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对朝廷的政治、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诗句原文如下: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好风吹长条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风光,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国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 - 描述诗人乘坐船只到达南方的场景,暗示了旅途的开始。 - “国门”可能是指某地的城门或关口,与“大江”结合,形成一幅壮丽的南国风光图。 2. “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 - 描述了中洲西边岸边的景象,以及岸边的杨柳。 - “垂杨”指的是垂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闺妇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剪彩的情景。 第一句诗:“人日剪彩” 指的是在人日这个节日里,女性进行剪纸活动。这里的“剪彩”指的是用剪刀裁剪彩色纸,可能用于装饰或其他目的。 第二句诗:“闺妇持刀坐” 描述了一位女性在家中坐着,手持剪刀,准备开始剪纸的活动。这一句突出了女性的角色和行为。 第三句诗:“自怜裁剪新” 表达了这位女性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欣赏或自怜之情
浓翠侵衣冷,回环种万松。 中间无别树,前面是何峰。 林密遥藏寺,山深晚听钟。 半空云影散,青吐五芙蓉。
随身瓢与笠,此外更无余。 懒补破衣着,爱寻贫寺居。 香厨三顿粥,石榻半床书。 日见禅窗下,甘蕉日渐疏。
浩浩悲歌击楫声,瓜州镫火聚寒城。 空言天堑分南北,不使中原罢战争。 漂泊孤身衣有泪,兴亡终古水无声。 惟余两点金焦在,日见潮痕落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