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折杨柳》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大唐盛世。在这段时间里,张九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曾担任过吏部尚书、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对朝廷的政治、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诗句原文如下: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译文及赏析:

  1. 译文
  •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 描述大道连接国门,两边种植着杨柳树。
  • 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 茂盛的柳树看不到国君的身影,枝条垂下很久了。
  •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 夜幕降临时,鸟儿栖息在柳枝上,雄鸟离去而雌鸟独自鸣叫。
  •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 残花怨恨春天的结束,微月亮升起带来秋天的阴凉。
  •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 坐在窗前看着蝴蝶在枝叶间飞舞,起身攀爬枝头摘取叶片。
  • 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 温柔的春风拂动着长长的柳条,它的姿态不如我的美貌。
  •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
  • 我见到了柳园里的新柳,四周是四五层楼高的春天气息。
  • 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 不要吹奏那些来自边塞的歌曲,它会让人愁苦到无法自拔。
  1. 赏析
  • 这首诗以杨柳为引子,通过描绘杨柳的生长、夜晚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生命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诗人通过对比柳树的美丽与自己的美貌,表达了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同时,他通过对杨柳的描写,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希望能够像这长条的柳条一样坚韧不屈,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 诗中还提到了“胡塞曲”,这可能是一种外来的音乐或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元交融和开放的态度。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既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表达了对不同文化的接纳和欣赏。
  • 最后,诗人用“愁杀陇头人”结束了全诗,这不仅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环境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全诗,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折杨柳》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生命感和自我认同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寓意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及其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