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其二】
千树宫墙柳,万朵道旁花。
折柳在侬手,花飞到谁家?
【其三】
居辽四十年,生儿十岁许。
偶听故乡音,问爷此何语?
折杨柳歌三首
【其一】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译文:柳条有三丈长,明天是清明时节。江南的小姑娘小孩子们,采集柳条制作流苏结。
注释:柳条、流苏结:都是古代女子在清明节时制作的饰品。
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通常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而“折柳赠远”则是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因为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所以用柳条作为礼物,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首诗以“柳条”为线索,描绘了江南女子采柳条的情景,表达了她们对清明节的情感寄托。
【其二】
千树宫墙柳,万朵道旁花。
折柳在侬手,花飞到谁家?
译文:千棵宫墙旁的柳树,万朵道旁的花朵。我亲手折下的柳枝,花儿却飞到了谁的家中?
注释:宫墙、道旁、侬(你):都是指代女子所在之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宫墙旁柳树和道旁花朵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诗中的“折柳”和“飞花”两个动作,既展现了女性的柔情细腻,也体现了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其三】
居辽四十年,生儿十岁许。
偶听故乡音,问爷此何语?
译文:我在辽国生活了四十年,已经生了十个孩子了。偶尔听到故乡的声音,询问父亲这是什么语言?
注释:辽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名,今属辽宁省。生儿:生孩子。十许:多个。问爷:问父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在异域他乡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根和魂。每当听到故乡的声音,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家人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亲情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