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译文:
清晨我对着镜台整理妆容,打扮完毕后却迟迟不愿前去应诏。古代有说法称,美人一笑价值千金,但陛下的一纸诏书就能将我召至面前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徐惠的作品,名为《妆殿答太宗》。诗中通过描写女子早晨梳妆的场景和内心活动,展现了女性对于封建社会角色规范的挑战与坚持。
诗的前两句“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描绘了女子在清晨起床后,对镜整理妆容的情景。虽然表面看来是在进行日常的梳妆活动,但实际上,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意义。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视为男性附属品,她们的行为和选择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对于这种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第三句“千金始一笑”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在这里,“千金”不仅指代女子的美丽和价值,也象征着她的美貌足以吸引君王的注意力。然而,当这位女子面对皇帝的诏书时,她却表现出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她没有立即接受召见,而是在镜前徘徊不定,似乎在犹豫是否应该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这种态度既显示了她的机智和幽默,也反映出她在内心深处对封建规范的抗拒和对自由的追求。
最后一句“一召讵能来”则是诗人对前面情节的总结和升华。尽管这位女子可能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但她也清楚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因此,她用一个反问句回应了皇帝的召唤,暗示了自己或许真的无法满足皇帝的期待。这样的回答既体现了女性的自尊和自信,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挣扎的女性形象,感受到了她对于自由和个性的强烈渴望。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性别、权力和个体自由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