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湘
金石诰 其三 何必烧丹学驻颜,闹非朝市静非山。 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 注释:金石诰的第三篇,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怀疑和否定。诗中说:“何必烧丹学驻颜,闹非朝市静非山。”意思是说,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炼丹求仙的方法,因为世间的喧嚣和平静并不取决于外界的环境。“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诗人指出,人们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但实际上,只要心境宁静
【注释】 速养丹田:指修炼丹田。速,快,急。 阴德:指对人以恩惠和好处的德行。 何生:何处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阳明)所作的《金石录》中的一首。诗的前两句“速养丹田速养身,好将阴德济斯民”,是说应当赶快修养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充满光明,用这种光明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后两句“此身不向今生合,更向何生度此身”,意思是说,自己这个身体,不是为这一辈子而造的
诗名:又诗二首其一 何用烧丹学驻颜,闹非城市静非山。 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 注释与赏析: 1. 何用烧丹学驻颜: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外在美和长寿的不屑。烧丹,古代一种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式,这里用来象征寻求不切实际的长生之道。诗人认为,追求外貌的美丽和身体的健康,并不能真正地延年益寿。 2. 闹非城市静非山:描绘了理想生活环境的特点。城市的喧嚣与山区的宁静都不可能是长久居住的地方
登杭州秦望山 探索自然与历史交响曲 1. 太乙初分何处寻 - 太乙初分象征宇宙起源,探寻其源头 - 描述对世界起源无尽探求 - 体现哲学思考和科学探索精神 2. 空留历数变人心 - 历数变化反映人事沧桑 - 揭示时间流逝中人类情感变迁 - 反映世事无常,人心易变哲理 3. 九天日月移朝暮 - 天象变幻描绘时间流转 - 表达对自然规律敬畏 - 强调时间不可逆转与生命循环 4. 万里山川换古今 -
【注释】 又诗二首其二:又作《再游小园赠诸友》。前两句写自己对过去的过失已有所觉悟,决心抛弃尘世杂事。"省悟"即觉悟,"一息间"指极短的时间,"前非"指过去的过失。"闲事"即尘事。"弃尘寰"意为抛却尘世之事。"美酒"比喻美好的事情或人。"娇娥"指美女。"琼液"形容酒如玉浆般清美甘甜,这里指美酒。"玉颜"形容美女的容颜似玉一般晶莹剔透。"徒夸"即徒然夸耀。"情面厚"指感情好,待人厚道
```plain 昔曾从伯阳游, 紫金酒床梦醉眠。 东君怪我情多矣, 罚我人间好酒仙。 注释:昔日曾经跟随魏伯阳学习,无端端地醉酒躺在紫金床上。东君(春天的神灵)认为我因为情感丰富而感到羞愧,因此处罚我在人间放纵饮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马湘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曾经跟随魏伯阳学习,无端端地醉酒躺在紫金床上,东君(春天的神灵)认为他因为情感丰富而感到羞愧,因此处罚他在人间放纵饮酒
注释:世上有无穷无尽的事,人只要生下来就会知道如何顺从天命,享受百春。询问程方外的去路,他一定是上清的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问程方外路”的情节,来抒发作者对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以“问程方外路”作为诗中的主要事件,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道家“无为”思想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玉液还丹人人有,有人会得身长久。 逢人莫说百般能,不遇明师难下手。 道人拜了千千个,只说行功并咽唾。 按摩导引及休粮,朝朝每日空打坐。 不知火候真消息,夜夜起来空费力。 摇筋摆骨至三更,使得浑身汗如水。 三十年来海上游,直至如今无地头。 访师求道寻妙诀,也只一个真气修。 又忧生,又忧死,我共他人都如此。 六十四年都大休,五遇海蟾为弟子。 向我耳边说一句,似饮醍醐与甘露。 元微妙诀无多言
欲得长生调伏心,莫观往古与来今。 但向静中神气合,何愁不到大仙林。
速养丹田速养身,好将阴德济斯民。 此身不向今生合,更向何生度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