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赏析”一目就是分析诗句的妙处,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通过送别时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家国两地分居,我们同吟了六七年了。我怎堪忍受随着北雁,迢迢地飞向南方。水与行人一起远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的作品。诗题“酬和友人见寄”表明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诗,而诗的内容则是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我们来看看每句话的含义: 1. 劳歌好自看,终久偶齐桓。 - “劳歌”指的是劳动时的歌谣,这里可能是指劳作之乐。 - “好自看”表示要欣赏、品味。 - “终久”暗示时间长久。 - “偶齐桓”可能是指像齐桓公那样有贤明的领导才能。 2. 五字若教易,一名争得难。 -
【注释】 谁向兹来不恨生:谁在这个地方生活不感到悲伤呢。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傍晚时分,瘴气笼罩着神女庙,蛮烟笼罩着夜郎城。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三峡闻猿,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壮士报国无门之悲。 第一句“谁向兹来不恨生”,是说谁到三峡这个地方不感到悲伤呢?这里的“兹来”指来到这个地区,“恨生”指产生思乡之情。这句诗是说,谁到三峡这个地方不感到悲伤呢? 第二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剑客》。诗中描绘了一位剑客的形象,展现了他的侠义精神和正义感。以下是对各句的释义及赏析: 1. 去住知何处,空将一剑行。 释义:无论去往何处,我都随身携带着这把剑,随时准备用它来守护自己和所爱的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剑客的豪迈气概,即使身处他乡,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准备面对可能的危险。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无论何时何地,都希望他们能安全无恙。 2.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 可堪随北雁,迢遰向南天。 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 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劳歌好自看,终久偶齐桓。 五字若教易,一名争得难。 侵窗红树老,荫砌雪花残。 莫效齐僚属,东归剪钓竿。
慕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活动于吴至南唐初年。 慕幽的生平与创作活动均集中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复杂性。在评价其作品时,不仅应关注诗歌的艺术成就,更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学习慕幽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