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喜迁莺·四明洞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凭高寓目。 在高处远眺。 爱屹起四窗,云南云北。 喜爱屹立着的四扇窗户,来自云南和北方。 缥缈烟霞,萧森松竹,多少洞天岩谷。 缥缈的烟雾缭绕着山峦,幽深的山林中生长着松树和竹子,有许多天然的洞穴和山谷。 著向十洲三岛,入海何妨登陆。 这些地方可以前往十洲三岛,即使进入大海也无妨,甚至可以上岸行走。 要知处
喜迁莺 其一 叔父生日 凤阙朱旗展,弄罢五弦,南薰敲竹。 雨糁桃蹊,钱浮荷沼,一瞬染成新绿。 玉皇香案吏,曾是时、鹤飞江国。 对此际,每丹霄效瑞,非烟郁郁。 卜筑。 陶山曲,风榭月台,图画应难足。 绿绮春浓,青蛇星烂,肯便稳栖烟麓。 玳筵称寿,清皓齿、霏霏珠玉。 竞屈指,看芝封紫检,鸣驺入谷。 注释: 1. 凤阙:皇宫。朱旗:红色旗帜。 2. 弄罢五弦:弹完五弦琴。 3. 南薰:南方的暖风。敲竹
喜迁莺 其二 癸酉岁元宵与绍兴守曹景游 征鸿回北:征鸟飞回北方。 正雪洗烧痕,千岩匀绿:大雪洗去了燃烧的痕迹,使得山色变得均匀而绿意盎然。 鱼纵新漪,梅繁断岸,春到鉴湖一曲:鱼在新的水流中纵横游动,梅花在岸边盛开,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鉴湖一带。 满城绣帘珠幌,暖响聒天丝竹:城内的绣帘珠幌在阳光下闪耀,悠扬的音乐声如天籁之音般响亮。 渐向晚,放芙蕖千顷,交辉华烛:夜色渐深,荷花盛开如同千顷的锦绣
【注释】 1. 喜迁莺:一种词牌名。其格式为上下片各五句、六句,共十句。 2. 其三:词牌名。“其”是第一的意思,这里指第三首。 3. 收灯后会客:晚上收灯以后,设宴招待客人。 4. 元夕:古代在农历正月十四日的夜晚称元宵节,俗称上元节。 5. 华席:华丽的酒席。华,华丽;席,座位。 6. 兰膏光在,金釭连壁:用兰花油灯的光和金铜灯的光来映照。兰膏,即兰花油,一种香蜡,点燃时有香味。 7.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此为双调,五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百亩:面积单位,一百顷为一亩。 种满湖莲叶:指种植的莲花覆盖了整个湖面。 绕堤杨柳:指柳枝围绕在堤岸周围。 冉冉波光:指波光轻轻摇曳的样子。 辉辉烟影:指烟雾在湖面上形成的光影。 空翠湿沾襟袖:指湖水中的绿色植被湿润了衣衫和袖子。 邻鸡啼午:指邻近的鸡鸣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沙鸥眠昼:指沙滩上的鸥鸟在白天安静地休息。 西园路
诗句解释: 1.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 梅霖初歇: 端午节前梅雨天气刚刚停止,意味着天气转暖,适合外出庆祝。 -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指在端午节时,石榴花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 用糯米包裹的粽子和新鲜的香蒲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代表了节日的食物文化。 - 是处玳筵罗列:
诗句解析: 1.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雪消春浅":指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春天到来的时令。 - "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描述春节期间放鞭炮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景象。 - "系马合簪":古代女子用簪子固定头发,此处可能指节日装饰或准备。 - "鸣鸦列炬"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述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首句“银蟾光采,喜稔岁闰正,元宵还再。”描绘了元宵节时月亮明亮的景象,以及喜庆的闰年正月,再次庆祝元宵的热闹场面。其中,“银蟾”即月亮,“光采”形容其光芒四射,而“喜稔岁闰正”则是指这一年是一个闰年的正月,因此可以再次庆祝元宵节。 接下来的两句“乐事难并,佳时罕遇,依旧试灯何碍。”表达了元宵节的欢乐难以与平日相比
喜迁莺 · 即席次韵南叔兄同亲友饯王万里万回宣幕 鬓霜盈握。叹刍牧荒墟,稻粱衰索。落日牛羊,晚云鸿雁,傍地飞空无托。牧人困和雨睡,田父醉连云酌。醉梦未醒,虎嗥川谷,麇惊林薄。 注释:鬓发已经斑白,手中握着的草帽。感叹放牧场所荒凉,稻粱(谷物)已经凋敝。夕阳下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傍晚时天空中飞翔着成群的大雁。牧人在雨中休息,田父醉酒喝着云雾中的酒。醉梦中还没有醒来,老虎在山谷里吼叫,獐子惊扰了树林
梅花瓣儿落尽了,枝条还挂满金色的花丝。园林里的花儿开得正香。春光明媚的时候,花儿却让我感到愁绪满怀。 我愁的也数不清!花儿好是好,我却恨春天太短。我要戴朵花儿,手持美酒,向那东风祝福:千万莫匆匆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