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樵
巫山行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注释】 1. 巫山:指巫山县,在今中国重庆市境内,为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 2. 天清露白:天色清澈透明,露水晶莹洁白。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如下: 读书 我性难谐俗,诗书独与亲。 一楼堪累月,万事付诸人。 会意辄忘食,起思如有神。 停杯待明月,下榻为嘉宾。 永日三茅顶,寒江一钓缗。 愿言长若此,已谓乐无伦。 貌以缨冠改,人添识面新。 今时崇意气,骨肉在胡秦。 尝笑陶元亮,何如郑子真。 只因三径费,失却葛天民。 局蹐邯郸步,惭惶西子矉。 浪从双眼白,生取几人瞋。 物物私其假,生生总是尘。 鷾鸸犹有智
昌平州别同年李检庵户部 我被疏爽拖累,特别喜欢李兄的淳厚。 卫绾没有其他想法,德行操守言语温和。 高堂初现白发,鲜艳衣裳青春不减。 回忆昔日在京师,邸舍相邻种花行。 蔬菜园中种两行,菜畦在堂陈设。 清扫小路迎接佳宾,劝酒酬言意真诚恳。 再次用规矩戒辞相劝,长者之心蔼然可亲。 感叹今日半载分别,双鬓已满是尘埃。 忽然在此邂逅,如同见到我的亲人。 欢聚各自忘却言辞,有泪还沾湿衣服。 感慨你与儿子之间
《洮湖纪兴》其三 西对三茅意自闲,谁知湖外有青山。 小楼堪筑平沙上,两面回看兴未阑。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西对三茅意自闲”描述了诗人面对三茅山(传说中的仙人居所)时心境的自在和宁静。 2. “谁知湖外有青山”表达了诗人对湖外自然美景的意外发现和惊喜。 3. “小楼堪筑平沙上”指在湖边的平坦沙地上可以建造一座小楼,为观景提供便利。 4.
注释: 在白下(今南京市)与知交相聚,闲坐闲躺时,仿佛回到了宽敞的厅堂,萧瑟的竹林对着幽静的窗户。 为何还要做留都梦呢?醒来和睡眠中都在思念着高贤义士,不能忘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白下与知交相会时所写。首句写自己与知交在白下相聚时的心境,次句写他们闲坐闲躺时的景象,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以“坐卧”二字为线索,从“坐卧”写到“寤寐”,由外景而入内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了解内容,抓住意象,把握形象;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体会情感;最后注意答题格式。此题中“凌母受封为子中主事题卷”、“凌母”是关键,据此判断出这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凌渃江》。再结合注释中的“凌母”是“凌濛初”。凌濛初,字飞卿,号二溪,元末明初著名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著有《燕子笺》《南西厢》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1)“读书结屋爱秋林,为有清幽可赏心”的意思是:在书房中盖起小屋喜爱那秋林的景色是因为这里可以让人欣赏到清新幽雅的美景。“结屋”“秋林”点出诗人喜爱秋林之情,“爱”字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一种天香有时发,庭前丹桂五枝深”的意思是:一阵桂花的香气不时飘来,门前种有五枝丹桂。“天香”指桂花香,“五枝深”是说桂花开得茂盛。此句写出了桂花盛开的情景。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赏析和运用。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首句“师来南岳意犹勤”中的“师来”是指僧人来到;“南岳”是指南岳衡山;“意犹勤”是指心意仍然勤恳。 第二句“指点真如显法门”中的“真如”指佛教用语,指佛性或真理;“显法门”是佛门的法门,也泛指宗教的教门。 第三句中“几度临流话心处”中的“话心处”是指与友人谈心的地方
【解析】 题干中要求对诗歌逐句释义,即要解释诗句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仔细阅读原诗内容,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即可。此题的关键词是“课农课子”、“维舟杨柳边”、“米家书画船”。 【答案】 ①读书别业:在读书时,教儿子们学习农业知识。②课农课子:教学子耕种、养殖。③挟遗编:携带旧书。④随处维舟杨柳边:随时可以停泊在杨柳旁边。⑤相逢倘有人相问
释义: 山林之人为何喜欢居住在林中?西边的小路东边的阡陌,任所自由自在。只有内心的妙思才能真正获得,无需象罔寻找玄珠。 注释: 1. 读书别业:指隐居读书的住处或园地。 2. 山人何事爱林居:山中之人为什么喜欢在林间居住? 3. 西陌东阡:泛指道路两旁。 4. 任所如:随心所欲,不受拘束。 5. 妙思还从个中得:真正的智慧和想法是从内心深处得到的。 6. 不须象罔索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