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要求。“赏析”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指出用了哪些手法;2.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句“百年逢转甲”,诗人以转年为周期来纪日,甲子是六十甲子中的第六个,因此说“百年逢转甲”,即六十年一轮回,人生苦短,岁月如梭
注释: 凌母:凌,姓氏;母,妻子。凌母受封为子中主事题卷。 凤诰霞章辉白发:指皇帝的诏书像凤凰的仪仗、霞光一样辉煌,使凌的母亲的头发都变白了,形容她年纪大了。辉:辉映;晖:光辉。 高堂燕语昼沉沉:指家中有燕子在说话,而白天的时间也变得深沉了,形容家里的气氛沉闷压抑。燕语:燕子的叫声;昼沉沉:白天显得昏暗沉重。 坐阅孙曾俱老大:坐在家里,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都长大了。孙曾:指自己或其子孙。俱:一起
【释义】原诗意思是:佛性本来清净,没有一丝尘埃。它只是因缘和合而成,不是外来之物。佛性本自具足,不需要外求法门。 【赏析】 此诗首二句说佛性本来清净,是无垢的,并不是染上尘埃而成为污染的。“本是”二字说明佛性本来是清净的,不是后天染污而成的。“净”字是佛教用语,指清净、不染污的意思,与儒家所说的“至清”,道家所说的“无极”、“玄同”等概念相通。“子孙缘”三句说佛性本来是清净的,它只是因缘和合而生
平原驿前征马嘶, 驿前驿马嘶叫,暗示着离别之痛; 御河东畔柳垂堤。 御河是黄河的支流,东畔的柳树垂下了枝条,暗示着离别之情; 半载情分三夕话, 半年来两人共度时光,三晚的时间谈论彼此的感情; 君向西江我向齐。 我向西行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园见到美景后所作,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看第一句:“堂开绿野水平矶”。这是说,堂前是一片广阔的绿色田野,水平如镜的湖面就像一块小小的石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同时,“堂开”也暗示了诗人的豁达心态,面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他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看第二句:“槛阁通幽花满蹊”。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停把木兰桡”,木兰,即木兰棹,用木兰木制作的船桨;“停”,停下。“停把木兰桡”意思是
【注释】 翠华岩:即翠微岩,在今四川彭水。七真洞:指七仙岩,在贵州遵义县南郊。 “似我”句:意谓翠微岩的景色与我所居的华阳洞相似。翠微岩为武当山著名景点之一。 “何时”句:意谓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翠微岩住下呢?“七真人”,指传说中汉末七位真人。 “问僧”两句:意为向和尚打听,和尚却不说话,只是为清除石床上的尘土而拂拭。“拂石床尘”语出《楞严经》。 【赏析】
【注释】 尘事:世俗杂事。俄消:顷刻之间。他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作年:过新年。镜里:镜子里,比喻自我。儿女:男女。灯前:灯火阑珊处,指家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除夕夜有感而作的。首句以“尘事俄消”四字点明题旨,写除夕之时,一切世俗的烦恼都像尘埃一般地消失了,这为全诗创造了一个宁静、安详的气氛。次句“他乡亦作年”,则进一步写出了除夕夜在异乡过节的感受。作者没有直接抒发思乡之苦
【注】: 1. 慰克加侄:指诗人慰克之侄儿。 2. 百年容易尽(“难”通“难”,即不容易):人活一世,转眼就到老年,寿命不长。 3. 何事苦劳形:有什么烦恼要使身心疲惫? 4. 骨健神相守(“健”通“健”,身体强健):身体强壮,精神健康。 5. 心虚体自平:内心平静了,身体健康自然就好了。 【赏析】 此诗为诗人慰克对侄儿的劝勉之言。首句点出人生短暂,不可贪恋,次句言无谓的劳累只会增加痛苦
注释: 紫柏上人,指紫柏山的僧人。奉赓法语,即奉命吟咏诗句。 不空宁有妙,诸妙本来空,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完美的状态,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都是虚幻不实的。 落日云光里,茅山翠几重,意思是:夕阳映照在云彩中,茅山的山色层层叠叠,如翡翠般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紫柏上人的回应,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没有什么绝对的美好,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