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逢转甲,九月两长庚。
巳尽田家乐,不求身外名。
仙源通句曲,瑞气接荆城。
会见骑黄鹤,吹箫作凤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要求。“赏析”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指出用了哪些手法;2.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句“百年逢转甲”,诗人以转年为周期来纪日,甲子是六十甲子中的第六个,因此说“百年逢转甲”,即六十年一轮回,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转甲”与“转世”“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含了人的生命有限,而世事无穷的哲理意味。

第二句“九月两长庚”。古人将金星喻为长庚星,所以称八月十五的月亮为望月,九月十五的月光为中秋月。“长庚”指明亮的金星,此指月亮。“九月”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两长庚”则是指重阳节那天的满月。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年中最佳的赏月时节。诗人用“九月两长庚”来赞美夫妻二人在重阳佳节能共度良宵,享受美好时光的美好愿望。

第三句“巳尽田家乐”。“巳”指阴历六月。“田家”指农夫或农家。“乐”指幸福快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赞美之情。诗人看到农民收获庄稼,喜获丰收,心中十分欢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诗句。

第四句“不求身外名”。诗人看到农民们辛苦劳作之后能够获得好的收成,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于是希望人们不要只追求名利,而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果实,享受田园生活的幸福快乐。

第五句“仙源通句曲”。诗人通过“仙源”二字,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句曲”即句曲山,位于今安徽省泾县境内,因汉武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诗人希望像仙人一样超脱世俗,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六句“瑞气接荆城”。荆城即荆州,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诗人希望像神仙一样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七句“会见骑黄鹤,吹箫作凤鸣”。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只追求名利,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是应该拥有高尚的理想,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答案】

译文:

人生六十年,转眼就是百年。每逢重阳节,我们都要欢聚一堂。

农人九月里,辛勤劳作,收获颇丰,此时明月当空,皎洁明亮。

不贪图荣华富贵,只求过上安宁的日子,安享田园之乐。

愿我们都能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地过一生。

赏析:

此诗是寿族人夫妇六十岁时写的。诗人以转年为周期来纪日,甲子是六十甲子中的第六个,因此说“百年逢转甲”。

诗的前四句分别描绘出人生七十年的四个不同阶段。前两句写人生五十岁的阶段,诗人以转年为周期来纪日,甲子是六十甲子中的第六个,因此说“百年逢转甲”,即六十年一轮回,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转甲”与“转世”“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含了人的生命有限,而世事无穷的哲理意味。

后四句分别描写人生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人生理想的追求。第三句写人生四十岁的阶段。“九月”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长庚”指明亮的金星,此指月亮。“两长庚”则是指重阳节那天的满月。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年中最佳的赏月时节。诗人用“九月两长庚”来赞美夫妻二人在重阳佳节能共度良宵,享受美好时光的美好愿望。

第四句写人生三十岁的的阶段。“巳”指阴历六月。“田家”指农夫或农家。“乐”指幸福快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赞美之情。诗人看到农民们辛苦劳作之后能够获得好的收成,心中十分欢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诗句。

第五句写人生二十岁的的阶段。诗人通过“仙源”二字,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句曲”即句曲山,位于今安徽省泾县境内,因汉武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诗人希望像仙人一样超脱世俗,自由自在地生活。

最后四句写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第六句写人生二十岁的阶段的结束。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只追求名利,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是应该拥有高尚的理想,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第七句写人生的中年阶段。中年阶段应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只追求名利,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是应该拥有高尚的理想,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第八句写诗人自己六十岁的人生阶段。诗人希望自己能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地过一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