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耕
诗句释义: 1. 皇帝巡幸承天歌 - 皇帝:指皇帝本人,这里特指皇帝的巡游。 - 巡幸:巡视,出行。 - 承天:此处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行宫,或者是皇帝所在地的天空,“承”有承担、承受之意。 - 歌:诗歌的一种文体,这里可能是指为皇帝的巡游所作的歌辞。 2. 二月銮声重楚巡 - 二月初旬:古代以干支记年,二月初旬即指农历二月之初。 - 銮声:古代帝王车马行进时的声音,也泛指帝王出行。 -
蔚州歌四首·其三 虏骑临城气益横,共言乘势犯神京。将军便可封秦塞,汉土能无请汉缨。 注释:蔚州歌四首是明朝尹耕所作的一组诗歌,共有四首。蔚州即现在的河北省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这些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的担忧和忧虑。 译文:敌军骑兵已经来到城下,气势更加嚣张,他们正计划趁着时机攻打首都。将军们可以守住秦塞,汉族士兵不要请求汉族将领。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诗句解释 1 宋昌夜佩汉军符:这里提到了“宋昌”,可能是宋朝的一位将领或者官员。“夜佩汉军符”则是指他在夜晚佩戴汉军的兵符,这通常意味着他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2. 张武乘时亦丈夫:这是对“张武”的赞颂,意思是说张武(可能指一位武将或军官)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表现出了英勇或智慧。 3. 自是王门多将相:这句话表明,自从这个时期以来,王室中有很多将帅和宰相。这里的“王门”指的是王室的门庭、朝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描述了秦兵百万,气连云涌,屋瓦邯郸震欲焚的场景。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千载尚留城市在,土人争说信陵君等历史事件。 译文: 秦军百万如云,气势浩荡震撼四方。 千年后仍留城市遗址,百姓争相谈论信陵君。 注释: 1. 过邯郸县:路过邯郸县城。 2. 秦兵百万气连云:形容秦军人数众多,气势如云。 3. 屋瓦邯郸震欲焚:形容秦军声势浩大,仿佛要烧毁邯郸城。 4.
南巡八首/尹耕 〔明代〕 都护承恩出汉宫,行军使相陛辞同。 九边雨露旌旗湿,万乘云烟警跸雄。 蟒服尽颁中帑赐,虎头谁觅贺兰封。 朝陵不是瑶池会,按辔真存细柳风。 诗句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都护承恩出汉宫” - 解释: 都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边疆的管理和军事防御。此处提到“承恩”,表明此次南巡带有特殊使命或得到皇帝的特殊关照。 - 赏析: 此句揭示了南巡的起始背景
鸊鹈淬剑,鹊调弓。猎罢阴山落日红。 铁骑不嘶沙碛草,牙旗飞掣桔槔风。 注释:鸊鹈(tí pí):传说中水鸟名。淬(cuì):用火或热水淬火。鹊调弓:指用鹊的叫声调整弓箭。猎罢:打猎完毕。阴山:指北方的山脉。落日红:夕阳西下时,天空呈现出一片红色。铁骑:骑着战马的骑兵。嘶:长鸣。沙碛(chǐ):沙漠和砂地。桔槔(jié gào):一种农具,形似杠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塞外狩猎图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蜀地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南巡的盛况,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赏析: 首句“衮衣暮入飞龙殿”,描述了唐玄宗在黄昏时分进入飞龙殿的情景。这里的“衮衣”是指皇帝的华美的服饰,象征着尊贵和威严。而“飞龙殿”则暗示了皇家的庄严与辉煌。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展现了唐玄宗的尊贵地位和盛大的仪式。 第二句“明祀朝歆纯德山”,则是说在这一天
【注释】 绿鬓伤春画省郎:翠黑的发丝因伤春而显得苍白,在皇帝的画院里当官的人。 十年簪笏恋明光:十年来一直为朝廷效力。簪笏(zhān hù),朝服上插的簪和持的手板,是文官的装饰。 长贫曼倩糟糠厌:指司马相如生活贫困。曼倩,司马相如字子虚,汉代蜀郡成都人,以文章知名,曾做过汉武帝的侍中,官至黄门侍郎、郎。后为梁孝王宾客,献《子虚赋》以讽谏。后来被汉武帝召用,封为武骑常侍
榆林驿 天上白榆树,千秋紫塞阴。 隔林观猎骑,时有射雕心。 注释:天上的榆树,是千年不朽的,而紫塞之地也充满了历史沉淀。隔着树林,可以看见打猎的人们,他们时而会射出一箭,射中了飞鸟,显示出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榆树、塞地、猎人、飞鸟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英勇人物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榆树”象征着永恒不变的事物,而“紫塞阴”则暗示了这个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注释】 建章:汉代宫殿名。在长安城北,是皇帝行幸之所。 焚香:烧香拜神。 函:指诏书。 圣嗣康:指皇太子刘据。 趋命追呼:奉命召请和传唤。 垂堂:犹言悬阁。古代帝王为求长生不老,常建斋宫于高台上,悬阁以待仙药。此处指祈祷神灵保佑。 【赏析】 这首诗写汉元帝时皇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废,而当权的宦官却想立他为帝。作者对此表示不满,作七律八首予以抨击。此诗第一、二两句写元帝南巡,文华诸老共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