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耕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描绘了他在燕地任职时的经历和感受。以下是逐句的译文: 铁冠在手,我像握有武器一样坚定;穿着绣衣的使者,我们行经燕山和塞北。 月色冷清,我们在居庸关渡夜关;霜气清冽,我们在碣石朝拜天阙。 听说愁云笼罩着北方的天空,黄沙白碛令人怜惜。 鸡鸣山下有许多胡人的营垒,牟那峰前也有汉江的流水。 还记得蒙尘时的悲伤,如今已经过去。 仍然怀念当年挥剑击打奸贼,为燕国立功的情景。
【注释】 蔚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北宣化。 紫塞:古关塞多用紫色装饰,故称紫塞。此指边塞。连云:连接不断。 上谷:古郡名,在今北京市西南,是当时通往京师的要道。 烽烟:烽火,古代边防瞭望敌情而放的烟火。这里泛指战争。 九宫:即“九重”,天子之居,也指皇帝。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军壁:军营。 摧锋:击溃敌人的前锋。 帅将:统率军队的将领。俘获:俘虏。苍生:百姓。 赏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鹁鸽峪:地名,位于中国。 - 鹁鸽飞:鸽子飞翔。这里可能是比喻书生在谈论军事策略时的活跃状态。 - 书生画地谈兵机:形容书生在纸上绘制地图,讨论如何攻破敌人的战术。 - 一身耻溃千重围:形容书生的志向和决心。"身"是代词,指自己的志向;"耻溃"是动词,表示羞愧到要冲破重重困难;"千重围"是名词,指无数的困难。整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冲破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 -
《蔚州歌四首》是明代尹耕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一解释每一句的内容及其背景: 1. 第一首:南山陡绝石门峪,西岭斜通乱石滩。 - 南山陡绝石门峪:描述的是位于蔚州的南山,其陡峭险峻,难以通过的山峡。 - 西岭斜通乱石滩:描绘了通往西边的岭路,沿途有杂乱无章的石头。 2. 第二首:敢勇近闻堪一战,莫教容易近长安。 - 敢勇近闻堪一战:意味着这里的勇士可以勇敢地面对战斗,无需畏惧。 -
黄雾塞,云州川,止有独石无新边。 黄雾弥漫的边关,云州的川流不息,只有独石没有新边的边界。 无新边,虏伺便堪怜。 没有新的边关,敌人就会趁虚而入,令人感到可怜。 小校能迎战,头二刀,臂双箭。 一个小校就能迎战,他挥舞着两把刀,双臂上搭着两只箭。 西军来,若雷电,汉廷飞将何足羡。 西军的部队如雷如电般地来袭,汉朝的飞将军哪还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边关战事的诗
蔚州歌四首 俺答黄毛不记名,犬羊无赖本轻生。见说胡儿能跃马,自夸得看蔚州城。 翻译: 俺答(一个名叫俺答的匈奴首领)黄毛不记名,犬羊无赖本轻生。见到匈奴少年能跳马,自夸能看蔚州城。 注释: 1. 俺答:指的是俺答黄毛,他可能是明代的一位将领或者官员。 2. 黄毛:可能指的是他的发色是黄色的,也可能是指他的身份或地位。 3. 不记名:可能表示他的名声或者地位并不重要
注释: 秋兴八首其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长安时所作,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 少小家居古北平:年轻时就居住在北平(今北京)。 熟闻边事惯轻生:熟知边境之事,习惯了以身许国,不怕牺牲。 双旌夜渡桑干水:用两杆旗帜作为标志,晚上渡河。 一剑朝冲可汗营:手持长剑,向敌军的营地冲锋。 排闼未陈忧世疏:推门而入,没有提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弃繻空有愤时缨:丢弃了象征自己清白的绶带,心中却充满了愤怒。
秋兴八首-王喜城边古废丘 金波泉涌夹城流,时危异姓能安汉 事去诸刘独拜侯,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1. 诗句原文及赏析 (1)王喜城边古废丘 - 译文:在喜悦的城边,古老的废丘上。 - 赏析: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古城废墟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2)金波泉涌夹城流 - 译文:金波涌动,泉水潺潺,环绕着城墙流淌。 -
蔚州歌四首 井陉荒城日易曛,阜平山下剩黄云。羯奴饮马桑干水,愁杀关南义勇军。 注释:蔚州歌是唐代诗人尹耕的作品,共分为四首。这组诗以描绘井陉和阜平的荒废之城为主题,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感慨。 译文:井陉荒废的城池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凄凉,阜平山下只剩下黄色的云彩。羯族的奴隶们在桑干河边饮马,他们的忧愁足以让关南的义勇军也感到沉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白杨》一诗中的作品。全诗如下: 白杨口 白杨黑风俱暗天, 葛峪美峪遥相连。 一声残角送烽火, 十万行营空暮烟。 注释: 白杨口:指代一个地名或地理位置,可能是作者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白杨黑风俱暗天:描述的是白杨口周围的自然景观,白杨口位于山间,四周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被黑色的风笼罩,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葛峪美峪遥相连:描绘了葛峪和美峪两座山谷之间的景色,它们相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