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太湖 屼屼包山倚具区,灵威曾得入旬馀。 当年谋国臣何拙,不取黄金取禹书。 赏析 太湖,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秀丽的地理名称,在古代诗文中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首诗通过描绘太湖周围的自然景观及其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诗意解释 首联“屼屼包山倚具区,灵威曾得入旬馀。”描述了太湖周边的自然地貌和历史传说。“屼屼”形容包山峻峭而多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与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寄张超然”的“译文”,然后根据注释及重点诗句概括出全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白鹤峰头昔别君,音书十载两无闻”是第一联,意思是说自从当年在白鹤峰上分别之后,音信杳无,已过去了十年。“知交秋仲来南海,一道君名颊尽芬”是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我这位朋友今年秋季又来到南方,你的名字使我脸上也充满了芳华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注释:横塘:即横塘村,在今浙江嘉兴市。 译文:夜晚宁静时,月光洒在寒塘上,这时画船箫鼓声绕着疏篱笆边荡漾开去。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月夜图。诗人以“风静寒塘”开篇,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夜景。接着,“画船箫鼓”点明了场景的热闹与繁华,与之前的宁静形成对比。而“轻帆只逐花香去”,则又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让人仿佛看到了那轻快的小船,带着花香,飘荡在湖面上
在欣赏虎丘中秋的诗句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字面上的含义,更应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原文与翻译 杨花落尽藕花开,人事悲欢合往来。 - 杨花落尽:描述了春天的结束,也象征着旧时光的消逝。 - 藕花开:象征新的生机和希望。 - 人事悲欢合往来: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常态,无需过分忧伤或欣喜。 试看阖闾坟上土,只闻歌吹不闻哀。 - 阖闾坟上土:指的是古代英雄阖闾的墓地,暗示历史的沉淀。
注释:溪涧的冰块融化了,懒得去灌溉园地,读完残破的书稿后便关上柴门。 文章盖世曾推仰,却喜南人得殿元。 译文:溪涧的水结冰了,懒得去浇灌花园,读完了那些残缺不全的书籍,就关上柴门。 文章盖世曾推仰,却喜南人得殿元。 赏析:诗中“残编”指《旧唐书》。作者在《旧唐书》中读到张超然的文章,对他十分钦佩,但当他看到自己的文章时,又不禁自叹不如。他羡慕张超然被推为第一名,而自己却只能得到第三名
诗句: ```plaintext 白公堤上月徘徊,海涌峰前众乐催。 不尽游人谁复识,吹箫或有市中来。 ``` 译文: 月光下,白公堤边游人如织,海涌峰前的人群中,奏乐声、欢笑声响起。但游客中谁能辨识出那些不知名的乐师?或许有吹箫的乐人来自市场,在夜市中演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繁华景象。诗人以“白公堤上月徘徊”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与宁静
中秋夜游虎丘千人石 虎丘中秋,万人共赏。千人石上,秋意凄凉。曾得君王永夜游,月下风清,水波不兴,仿佛当年盛事重现。碧桐三五,叶繁花茂,映衬月光如银,令人陶醉。最喜此景,不为宫里之愁。 赏析: 虎丘中秋,是苏州一大传统节庆。每逢此时,万人齐聚,共赏明月,其乐融融。诗中描述的“千人石上可怜秋”,便是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产生。诗人通过描绘秋意、君王游历等场景
太湖 缥缈峰头霜叶鲜,秋风吹上泛湖船。 坐看日月相消长,似是人间别一天。 注释: 1. 缥缈峰头霜叶鲜:形容山峰上覆盖着的霜叶颜色鲜艳。 2. 秋风吹上泛湖船:秋天的风吹动水面,使得泛舟在湖上的船只微微摇曳。 3. 坐看日月相消长:指坐在船上静静地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 4. 似是人间别一天:仿佛是人间过了一个不同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湖边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
【注释】 一杯薄酒:指送别时的饯别宴,薄酒,指酒味清淡。劳亭:地名,在今安徽境内。万国馨:万国来朝,天下太平。松老青青青:松树经霜雪后依然苍翠。六朝:东吴、东晋和刘宋三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叶文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国家太平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一杯薄酒送劳亭”,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以杯中之酒相赠,以示友情深厚。劳亭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注释】 黄金嫩柳:指春天。玉河飞:指春雪初晴。姓字:姓名。帝畿:天子所居之地,即都城。十二街:长安城内街道。 赏析: “黄金嫩柳玉河飞”,是说在春风中,金黄的柳树像嫩芽一样,随风摇曳,好像从天上飘下来的玉河飞絮。这是写京城的美景,也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美好心情。 “姓字初传满帝畿”,是说朋友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说明朋友的知名度很高。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十二街中春雪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