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回到原句中找出原词,看是否合乎语境和逻辑,从而做出判断。本题要求“赏析”,赏析诗句的妙处。赏析时可以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 (1)第一句,黄木湾前水急流,西风吹断海门秋。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以动衬静,以乐景映哀情,烘托出悲凉凄冷的气氛。 (2)第二句
【注释】 1、贪泉:相传晋人羊祜在临死时,曾饮此水而止。羊祜《与子重书》云:“吾尝过汝,见新丰美酒,饮之太乐,知与不知,言皆不尽。”后人因称此泉为“贪泉”。石门:山名,在山西永济县西南,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汾河发源地。 2、涓滴(juān dī):一点点。 3、一杓(chuò)故乡人:用勺舀取故乡的水。杓,古代量器。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首句“贪泉旧与石门邻”
释义: 十千美酒泛蒲桃,一杯下肚不知太阳西落。 中使夜来开凤诏,依然沉醉在披着鹔鹴袍的酣醉中。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十千美酒泛蒲桃”,以酒喻人,写诗人在秋夜饮酒的情景;次句“一饮那知白日高”,写诗人饮酒后不觉日已西垂,突出了其豪饮的程度;第三句“中使夜来开凤诏”,写诗人因喝醉而误传皇帝召见诏书;末句“依然沉醉鹔鹴袍”,写诗人醉酒未醒,依然穿着华贵的礼服,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狂态
【注释】 箕公:指唐代诗人王维。草阁:用茅草建造的简陋的房舍。柴门:指草舍的门,用木柴编成的。不须关:不用关门。老僧:指入定的僧人。宵分(xiāo fēn):夜间的二更时分。江楼:指王维在洛阳时的别墅。往还:往来。 【译文】 缚竹编草搭起一座简陋的草屋,靠着大山定下心神,柴门虽设却不必再关上。老和尚入定到半夜时分才回来,只有那江边高楼,日日夜夜人来人往。 【赏析】 《赠箕公新筑草阁》是一首题壁诗
【注释】 利刀:剃刀。空去还生发不穷:指剃去的头发又重新长出。本师、未出于佛家语。 【赏析】 这首小诗,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佛教“因果报应”的道理讲得很明白。 诗的开头两句:“利刀剃发发皆空,空去还生发不穷。”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利刀剃头时,要先把头发剃光,然后再从头上取下一根头发,这是很容易办到的。但剃掉的头发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地离开了身体。等到头发再长出来的时候
【注释】 1. 西湖秋尽:西湖到了秋天,草木凋零。 2. 叶如烧:树叶像火烧一样红。 3. 画舫清歌:画船里载着歌妓,歌声清美。 4. 六桥:杭州西湖的六座石拱桥。 5. 上孤山:登上孤山顶上的古迹朝云墓。 6. 频吊古:经常去凭吊古迹。 7. 朝云坟:朝云是唐玄宗的宠妃,她死后葬在孤山上。 【赏析】 此诗是送别汪十三南行至惠州(今属广东)之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六旬:六十年。玄捷长老:寿玄捷,人名,这里指一位隐士。端的事:重要的、重大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寿玄捷老翁的家中作客时写的,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寿玄捷老翁的高尚品德和清高脱俗的情怀。 首句“六旬长老少如童”,意思是说这位寿玄捷老翁虽然已是六旬之年,但是精神矍铄,如同小孩一般。这既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老人的高超修养。 次句“坐断天湖第几峰”
剃发诵为澄月上人出世因缘大事莫逡巡,今日君身即佛身。 切莫自夸独尊我,云门一棒最惊人。 注释: -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现在你就要剃去头发,成为禅宗的澄月上人,出家修行。 -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因缘和机遇的结果,不要拖延,要抓住当下的机会,就像你现在已经变成了佛一样。 - 第三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自以为是,自视过高,因为禅宗中有很多伟大的禅师,他们都是平等对待众生
【释义】 此诗为作者送汪十三南归而作。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是送别时的情景。“怜”字写出了诗人对汪十三的同情。 【注释】 东江:即广东东江,指惠州。罗浮山,在广东省博罗县东北,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水驿:水边的驿站。高吟:大声地歌唱或吟诵诗歌。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汪十三南归而作。前三句写景,后二句是送别时的情景。首句写东江是惠州;次句写友人乘船顺江而下,帆影似雁,飞越罗浮
【注释】: 1. 白鹤峰(fēng):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是著名的山峰。秋色:指秋天的景色。2. 木鹅城(chénɡ):在今广西梧州。横秋波:形容秋水的流动。3. 罗衣:女子的衣裳。4. 轻薄:指轻薄的衣服。5. 客子:指旅居在外的人。6. 少年:青年。7.奈何:无可奈何。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汪十三去南湘途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写山高水长,秋色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