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千株杨柳数家村,茅屋檐前鹊噪喧。 竞日了无他客至,荷花空自绕柴门。 注释:千株杨柳,指的是柳树成林,形成了一个村庄的景象。茅屋檐前,指的是简陋的茅草屋前。鹊噪喧,指的是喜鹊在屋檐下欢快地叫唤。竟日,指一整天。了无,没有。他客,外来的客人。柴门,用柴草搭建的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柳树成林、简陋茅屋、喜鹊欢噪等细节,展现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注释】杨敏叔:即杨炎。炎字公权,唐代著名诗人、宰相。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以景托情,借古喻今,含蓄隽永。 首句“白发千条倚道旁”,写杨炎头发花白,鬓发如雪。这一句中“倚”字用得十分传神,既写出了杨氏白发苍苍的情状,又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第二句“频将肝胆与人尝。”是说杨炎将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毫不保留
【注释】 赵尉:指唐代节度使赵昌。 数雁:即数雁南飞,借指南飞的大雁。 连云宫殿:形容高入云端的宫殿。 朱扉:红色的门扉,指皇宫。 炎州:这里指南方炎热的地方。 芳草:指南方的花草。 王孙:贵族子弟。 【赏析】 这首咏古词,通过咏叹一个“王孙”的哀怨,来抒写对唐王朝灭亡的悲叹和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愤慨。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相生,情景交融。 词的开头两句“感秋”二字点出题旨,是说秋天到来
以下是对《感秋》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千载良谋何太劳:千年来的伟大谋划为何如此辛劳?这里的“良谋”指的是历史上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战略或计划。而“千载”则表达了这些谋划跨越了漫长的时间,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然而,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样的伟大谋划为何会显得如此辛苦,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反差。 2. 夕阳城下水滔滔:夕阳下的城池,河水汹涌奔流
【注释】 任肇楚:唐朝诗人。下第:落选的意思。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此日阳气最盛,万物至此皆肃杀,故称为“重阳”。后一日:即重阳后的一天。冈州:古地名,在今安徽和县一带。时:指此时。霜叶:因霜雪而变色的叶子。斗艳:竞相争艳。故交:老朋友。明月夜:指月光明亮的夜晚。等闲:轻易。吹笛:吹奏笛子。桓伊:古代音乐家。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秋日归乡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景象
【释义】 寿崔母李太君:为母亲祝寿。 灵飞小妹李家姝,仙籍通来本不殊。 李氏家族中有位灵飞的妹妹,她天生丽质,是家中的才女。 闻穜扶桑高万丈,上栖丹凤一双雏。 传说在遥远的扶桑树上,有一对神凤栖息,它们象征着祥瑞和美好
【注】感秋 朝汉台成千载馀,苍苍松柏绕阶除。 蛮夷长老知天命,陆贾南来一纸书。 赏析: 这首诗的注释是: 朝汉台成千载馀,苍苍松柏绕阶除。 蛮夷长老知天命,陆贾南来一纸书。 朝汉台成千载馀,苍苍松柏绕阶除。 “朝汉台”是西汉时期的宫殿遗址,据《史记·孝武本纪》,汉武帝曾派方士徐克(字少君)去西域,寻访神丹不死之药。徐克到了大宛国,得神丹数颗,献给汉武帝。汉武帝服食后,寿至106岁。武帝去世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时,注意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人的感情态度,然后写出相关诗句即可。 “感秋”,即感慨秋天的到来;“孙恪”,指南朝人孙皓;“当年”指过去;“出关”指离开建康(今南京),去往北方;“美人北去泪潸潸”意思是说:当年离开建康去北方的时候,她流泪了。“美人”,指西施。 “凭君莫过舒州寺”中的“凭君”指我,“莫过”不要超过,“舒州寺”指苏州的虎丘寺
伪汉花田一望秋,素馨栽罢美人愁。 阎罗法密民犹在,百粤王孙几姓刘。 注释: 1. 假汉朝的花田一望尽是秋天的景色,但素馨已经栽完,美人因此感到忧愁。 2. 阎罗王的法律严密,百姓仍然安居乐业,即使百越之地的王孙也有几个姓刘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花田景象,以及人们对这种美景的感慨。诗中的“伪汉花田”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这里可能是一个隐喻,暗指某种权力或地位的象征
【注释】珠江江上,秋水连天;客船上飘飞着红叶。王孙(王公贵族的子弟),即将开拔祖传的帐篷;琵琶马上演奏起来,令人感到凄清伤感。 【赏析】此诗写送别友人的场景。首句“感秋”点明送别的主题;颔联写送别的场面;颈联写送别的原因;尾联写诗人内心的感受。全诗以“感秋”为主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