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注释:两岸的风吹进峡谷中的船,崧台的明月正明亮。端州太守非常怜惜人才,江阁应会有很多赋诗的大作。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江南诗人杭简夫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才的珍视与期望。首句写景,两岸的风轻轻吹过峡谷中的船,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二句写人,崧台的明月高悬,照耀着大地,显得格外明亮。三句抒情,端州太守对人才非常怜惜和尊重,希望他能在江阁多创作一些赋诗大作
【注释】 寄:写给。素公:李素公,作者的朋友,字素公。通衢:街道。无水:没有水。迟:慢。非奇丽:不是奇异美丽。君:对别人的尊称。付雪儿:送给雪儿。雪儿:即雪儿姑娘,作者的表妹,名雪儿。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诗人与好友素公在长安相识相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素公离京赴任,诗人送行至渭南,赋诗赠别,表达了他与素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注释: 1. 想要泛舟去拜访斐园,但看到青山重叠在带烟的村庄。 2. 蒹葭在秋水苍苍之外,我所说的伊人一定靠在门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时候,想要前往斐园,但又因为青山而犹豫不决。他看到了蒹葭在秋水苍苍之外,想象着那个他所说的伊人在门外等待他的到来。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那个他所思念的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江皋落叶正悲秋,石壁千寻碧涧流。 几欲问天天未醒,楚人工怨亦工愁。 注释:诗人站在江边远眺,看到岸边的落叶铺满了大地,仿佛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他抬头望向对面的石壁,只见那千寻的碧绿溪水在山谷中流淌。此刻,诗人不禁想要向天询问为何如此美丽的秋天还没有苏醒。这里的“问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焦虑
湘江水阔雁声多, 欲济无舟可奈何。 满把相思言未敢, 一生心事托微波。 注释: 1. 湘江:中国一条重要江河,流经湖南、广西等地,以风景秀美著称。秋霁:指秋天的雨后天晴,天气晴朗。图:画作。其四:指《题湘江秋霁图》诗的第4首。 2. 欲济无舟可奈何:想要渡过湘江,却没有船只可以乘坐。无可奈何:形容事情无法解决,感到束手无策。 3. 满把相思言未敢:手中握着相思之情,却不敢说出来。言未敢
【注释】 滩头:水边。王本直:作者的朋友。郎:男子的美称。草色青青:形容青草的颜色鲜绿。柳色黄:形容柳树的颜色是黄色。珠江口:珠江入海口,即广州城附近一带的河段。江口:指珠江的入海口处。归装:回家时所带的行囊、衣服等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送友人回乡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以“草”和“柳”来衬托出离别时的景色,表达了依依不舍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情深意浓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看来两鬓渐成霜,虽是心孤老亦忙。浮海十年曾有兴,因君还得散愁肠。 注释与赏析: - 看来两鬓渐成霜:诗人观察到自己的头发已经渐渐变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岁月痕迹和内心的变化。"两鬓"指代的是发顶部分。"霜"则是指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 - 虽是心孤老亦忙:尽管内心感到孤独,但生活仍然忙碌不息。这句表达出虽然面对生活的孤独,诗人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
诗句如下: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四时风物似春温,俗俭人淳古道存。 此地欲愁愁不得,城边尚有买愁村。 译文: 一年四季的风物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舒适,人们生活简朴而道德高尚,古代的美德仍然存在。这个地方本应是忧郁的,但却无法表达出忧愁的情感,因为城中还有专门售卖忧郁的村子。 注释: - 四时风物似春温:指四季的自然风光像春天一样温暖宜人,给人以舒适之感。 - 俗俭人淳古道存
【注释】 感君:感激你对我。惠远:指吴惠远,作者的友人。沉香、水玉:均为名贵香料。苍文:即“苍璧”,古代祭祀时用作祭品的大玉璧。异众芬:与众不同的香味。怀袖:怀里、袖子里。依稀(yī qí):模糊隐约。出入:出外。逢君:遇见你。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首句写自己收到朋友赠送的沉香和水玉,感到十分珍重。次句说,这些香料虽然不同寻常,但它们散发出来的幽香却像众多芬芳的花朵一样迷人。三
注释:湘山层峦叠嶂,耸立于天际;湘水悠悠流淌,却永远无法回流。自从屈原在江畔吟唱之后,千年过去了,再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湘江秋霁图》。诗人通过对湘江秋霁景色的描绘和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屈原伟大精神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诗人通过描绘湘江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伟大精神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