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绶
【注释】 陈希夷:即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号。五季:指唐高宗、李世明帝、武则天、中宗、睿宗等五朝皇帝。 【赏析】 诗的首句“岳莲清入梦,倦眼为谁开”是说,在山中的一池莲花,清冷如镜地进入梦中,我的眼睛因为疲倦而睁开。这两句写梦中所见所感,写出了梦境之美好。 后四句:“五季纷纷尽,真成一觉来。”是说,当梦中的五季(指唐高宗、李世明帝、武则天、中宗、睿宗等五位皇帝)一个个消失时,我也醒来了。
【解析】 (1)“慈乌”:指乌鸦。 (2)“昔乌巢我树,母在慈乌来”:从前乌鸦筑窝在我家的树枝上,现在母亲不在了,乌鸦飞走了。 (3)“无母今何恃,惟增返哺哀”:没有母亲,我靠什么生活?只有增加反哺的悲伤。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古诗内容,需要结合诗中景物描写、典故出处、作者背景以及题目等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 译文: 以前那乌鸦在我家树上做窝,那时乌鸦的母亲还在
注释: 野兴:野外的乐趣,泛指游山玩水。 鸥白:白色的鸥鸟。 野云轻:轻盈的野云。 高云缺树明:高空中的白云遮住了树影,显得格外明亮。 无人到湖上:没有人来到湖上。 听我唱歌声:听到我在唱歌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诗人在野外游玩时,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洁白的鸥鸟在天空翱翔,轻盈的野云飘浮在空中,高高的云朵遮住了树影,使得原本就明亮的景色更加明亮。然而
注释: 书:书写。 池水欲成墨,古碑临罢时。 译文: 池水要变成墨水,古碑在写完后。 闲从崖石上,风雨挟蛟螭。 译文: 我闲暇时从山崖上的石头上走过,风吹雨打夹杂着蛟龙的嘶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诗中“池水欲成墨,古碑临罢时”两句,以池水的墨色和古碑的残破,寓意人生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诗中“闲从崖石上
宫词其三 准拟明当晓班直,巧随新样学宫鬟。 笑渠鸱吻东边月,也作西楼子夜弯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这是一组七绝。诗中通过描绘失宠宫妃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展现了宫廷中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及其所遭受的苦闷与幽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原文: 宫词 其三 准拟明当晓直班,巧随新样学宫鬟。 笑渠鸱吻东边月,也作西楼子夜弯。 2. 诗意解读: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分析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睡起”意为醒来,“只为诗魔在”,为诗人醒来后的感觉,诗人一觉醒来,感觉是困倦不堪,因为诗魔作怪。“昏昏眼倦开”意为诗人眼睛都睁不开,形容困倦至极。“谁将春草色,青入梦中来”,意思是谁能把春天的草的颜色带入梦中呢?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渴望和向往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王母蟠桃 周穆王驾八骏之神话传奇 1.前言 - 王母蟠桃传说背景与文化意义 - 蟠桃会历史沿革 - 西王母与蟠桃的关联 - 蟠桃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寓意 2.周穆王与八骏马 - 周穆王者名及生平 - 穆王与“八骏”故事 - 周穆王八骏名称及其来源 3.王母蟠桃与长生果 - 王母蟠桃的传说起源 - 王母蟠桃的文化象征 - 王母蟠桃作为长寿象征 4.蟠桃盛会:瑶池蟠桃宴 - 每年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日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登高时所作。前四句描写了秋风吹过空寂的古树,白雨压低新生的新竹,然后扫开石头观看晴朗的天气,最后以满襟凉影和鬓丝丝丝的比喻,表现自己对世事的淡泊与超然。后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景色,山间流水潺潺,鸟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枯木竹石图:指诗人在秋天独自登上高山,远眺苍茫大地,欣赏那一片片落叶、一株株竹子、一块块石头和一滴滴雨水的景象。 秋风
【注释】 (1)马场湖:地名,作者在湖州时所居的地方。 (2)菱叶稀:指初秋时节水生植物菱花未开。 (3)肥:丰满、茁壮之意。 (4)马场湖水阔:指马场湖面积广阔。 (5)处处采菱归:指到处可以采摘菱果。 【赏析】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的景色和生活情趣。首句“初见菱叶稀”,点明时间是初秋;次句“渐见菱叶肥”,说明时间已进入秋天。两句一前一后构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生动鲜明,富有动感。第三
【注释】 寄陈秋鸿:诗人写给陈秋鸿的诗,陈秋鸿是唐代诗人。 涉:参与、干预。 思:想,希望。 管领:管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之际想要寻求慰藉的心情。首句“闲事莫轻涉”,意在告诫人们不要随意干涉他人的事。第二句“困来思吃茶”,则表达了诗人在遭遇困境时,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如喝茶一样,让人放松心情。第三句“谁将双蛱蝶”,意在表达诗人对能够引领自己走出困境的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