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
万里狼烟去复回 征衫风露黯黄埃。一年寒食梨花近,二月春晴燕子来。绿水亭前罗带绕,碧山窗外画屏开。经过每爱弦歌宰,骥足终非百里才。 译文: 曾经的万里狼烟已随风消散,归来时却只能带着风霜和尘埃。每年到了清明时节,梨花盛开,如同雪一般洁白;而当春天来临,晴朗的天空中,飞舞的燕子如诗篇般美丽。在小亭的绿水边,可以看到衣带般的水流环绕;在碧绿的山峦背后,是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作。每次路过这里
赠才师用素轩沐公韵 蒲团草席任流年,坐断三生石上缘。 空果空花非有相,闲风闲月本无禅。 山瓶水冷龙藏雨,石鼎茶香鹤避烟。 闻说声尘悉清净,不将双耳听鸣泉。 注释: 1. 蒲团草席任流年:意思是用蒲团做草席,任由时光流转。 2. 坐断三生石上缘:意思是坐在三生石上,意味着与过去、现在、未来的缘分已经断开。 3. 空果空花非有相:意思是空无的果实和花朵并没有实质性的存在。 4. 闲风闲月本无禅
【解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作者任夔州司户参军时。诗人寓居滇阳,寄诗京中友人,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霜重梧桐叶渐飞,浅黄欺绿上荷衣。”是说,天气渐渐冷了,树叶上已经积满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而树上的叶子也慢慢变黄了,它们纷纷落在湖面上,仿佛在给绿色的荷叶穿上一件黄色的外衣;颔联“鲈肥江上秋将晚,酒熟山中客未归”,意思是:江上的鲈鱼肥大起来了,但秋天已经快要到了
【注释】 客中:诗人旅居他乡。旧巢:指旧日的巢穴,此处借指故乡。双燕子:指成双成对的燕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诗。首句写远塞书信难得寄达。“空庭”一句写自己孤独无伴,花自开而无人欣赏。末句写旧巢双燕不再飞来,是说春天来了,但自己仍不能回故乡,因而有感于物是人非,岁月如流的惆怅。全诗写得委婉沉郁,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此诗前两句为景语,后两句为情语,景物与情感相映成趣。 【参考译文】
竹轩为阮公振赋 清啸寥寥久不闻,更开三径避嚣氛。 白头自拟存高节,青眼相看独此君。 当户碧云晴袅袅,隔帘苍雪昼纷纷。 如今林下闲人少,每坐无言到日曛。 注释:竹轩,指竹林里的轩阁。振,指阮籍的字。 清啸: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竹轩为阮公振赋:竹轩为阮籍振作(即振笔疾书)赋诗。竹轩:竹林里的轩阁。为:给……起。阮公:指阮籍。振:指振笔疾书。赋:诗歌创作。 “清啸”句:指诗人在竹林里听到阮籍的清啸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湳牙山》。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险障南来独湳牙: - 湳牙山位于南方,地势险要,独自耸立。 2. 天分夷獠与中华: - “夷獠”指的是古代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代湳牙山因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而被赋予了一种文化和民族的属性,仿佛它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 “中华”强调的是湳牙山是中国的一部分。 3. 万盘山绕一丝路: - 山路迂回曲折,如同“万盘”
孟撒军中新春 远赞元戎扫麓川,异乡今日又新年。 青阳令转东风里,黄道春回北斗边。 扰扰兵戈犹选将,珊珊环佩想朝天。 愿摅忠赤勤功业,散作甘霖洗瘴烟。 译文: 孟洒在军中庆祝新春,远离家乡又是一年新开始。 青阳令转东风时,黄道春回北斗边。 扰扰兵戈犹选将,珊珊环佩想朝天。 愿摅忠心赤诚勤于功业,如同甘霖洗涤瘴气和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新春景象的诗
【注】: - 赵州:地名,位于河北。 - 茸茸: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 春半:春天的一半,即三月或四月。 - 帘外燕来少:指燕子飞来的次数较少。 - 庭前花谢多:指庭院前的花朵凋谢较多。 - 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 鲸波:比喻危险的海洋或深渊。 - 凯歌:胜利的乐曲。 诗句翻译: - 又过赵州:我再次经过赵州。 - 芳草茸茸已满坡,山城春半又经过。 - 轻寒帘外燕来少,细雨庭前花谢多。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长风摇影动旌旗 - 描述早晨出发时,长风带动旌旗飘扬。 2. 双引鸣笳马上吹 - 描述随从骑着马,吹奏着笳(一种古代的乐器)以鼓舞士气。 3. 官吏望尘迎使节 - 描述官员们骑马远远地看见使节队伍,尘土飞扬,表示尊敬和欢迎。 4. 壶觞随路候王师 - 描述沿途的官员们携带酒壶和酒杯,为王师(指军队)送行。 5. 五营霜雪陈兵甲 - 描述军队在寒冷的冬天里
【注释】 毒雾:瘴气。瘴江:瘴疠盛行的河流。鲸波:大海。斗柄:北斗七星,借指时令、方位。蛟涎:龙涎香,传说中一种珍贵的香料。滇阳:今云南昆明。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唐武宗会昌五年)诗人从缅甸回国后,感怀寄给征南将军李蒙之所作。 第一联“毒雾昏昏水拍天,孤帆风雨瘴江边”,描写出一幅苍茫而迷离的画面:毒雾弥漫,天地昏暗,江面风起浪涌,大船在茫茫烟雨之中颠簸;诗人站在小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