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佐
补张衡四愁诗 平子(张衡)殊不乐,渺然赋四愁。 何能限畛域,长城翠烟楼。 淮阴驱市人,多多善其俦。 重瞳焚咸阳,土焦棼亦收。 乃君更甚此,戢之不肯收。 醉乡虽桃源,又欲陷青州。 莫恃龙须席,相随到梦游。 冒昧宽一假,不厌拙如鸠。 注释: 平子:指张衡(78-139),字平子。 四愁诗:东汉末年文人张衡所作,共四首,内容为悲秋伤己、忧谗畏讥、离愁别绪、世事艰难。 何能限畛域:怎么能限制自己呢?
《杂诗四首·其一》 蚁穴诚可畏,涓涓者江河。 君子守其端,迁次皆优嘉。 病事日以寻,药物日以加。 八埏风气殊,节候隙中过。 草木何足珍,针炙何足多。 奇方不可试,无已则中和。 注释:蚂蚁的洞穴虽然很小,但也能成为江河,比喻小处也可以有大的作用。君子应该守住自己的根本,这样即使有所迁就,也是值得称赞的。疾病一天天加重,医药一天天增加,就像八方的气候各异,节气在不断变换。草木再珍贵也比不上针灸的效果
杂诗三首 湘水忠臣意,浮云游子思。 去古犹未远,何必无瑕疵。 彭泽一生人,得力在于斯。 注释: 湘水忠臣意:湘水是忠臣的象征,这里的“忠臣”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忠诚的官员。 浮云游子思:浮云代表着飘忽不定、行踪不定的事物,游子则是四处漂泊的人。这里比喻那些四处流浪、思念故乡的人。 去古犹未远:古代的历史虽然遥远,但它们的影响并未消失。 何必无瑕疵:既然古代的历史和事物都存在
白塔寺 禅塔耸立在万山之颠,松风阵阵搅动着潺潺水声。 作官只须看那苍茫云态,从俗休怀白鹭闲情。 午鼓声声催人一饱,征夫茫茫换三班。 无端搔首回僧盼,系我绳头在此间。 注释: (1)禅塔巍然砥万山:禅塔高耸入云,屹立在万山之上。砥,磨刀石,这里代指“矗立”。 (2)松风遥乱水声潺:远处的松树林中传来阵阵松涛声,潺潺的水声随风飘来。 (3)作官但看苍云态:作为官员,应关注苍茫的天空变化。
梦馀 一梦燕潮两故乡,萧萧风雨透窗凉。 醒来空忆归飞雁,岁岁逢秋喜欲狂。 注释: 1. 梦馀:指梦中醒来后的情景。 2. 燕潮:燕子飞翔的意境,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3. 萧萧风雨:风中带着雨声,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4. 透窗凉:窗户透着凉爽的风,让人感到舒适。 5. 归飞雁:大雁归巢,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6. 岁岁逢秋:每年的秋季都会来临,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7. 喜欲狂:非常高兴
杂诗三首 古风三百篇,二南踞其巅。 后人随意古,终欲逊前贤。 前贤言言深,后贤言言缠。 读之无回味,中怀遂索然。 六朝以下人,名家鲜足传。 刻画唐人制,宋代排南迁。 我今存何体,尝自笑此缘。 注释:杂诗:指诗歌创作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而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三百篇:指《诗经》。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两篇为古代的正声雅乐。踞:占踞、占据。随意:任意。终欲:最终。逊:不如。前贤:前辈的贤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积累。 “作客翻为主”中,“作客”指在外地做客;“翻”是副词,反而。句意为:到外地做客反而成为主人了。 第二句,“殷勤送所亲”中,“所亲”代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殷勤”形容待人热情周到。句意为:你这么热情地送朋友远行。 三、四句,“不知为客苦,试看南归人。”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和仲尝之和坡公 入眼偏当第一峰,遥观亦与近观同。 片帆直上西风急,遥引匡灵两袖中 注释 - 入眼偏当第一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引人瞩目。 - 遥观亦与近观同:通过远处观看,景色与近距离观察无异。 - 片帆直上西风急:形容帆船在西风中快速航行,气势如虹。 - 遥引匡灵两袖中:用“匡灵”比喻匡庐(庐山),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留都:南京的别称。别友:分别友人。共约窗前月,自怜离别身:在窗前约定了相见的时间,却独自怜惜自己被分离的身子。情思犹怏怏:心中还依依不舍、郁郁不悦。车马已辚辚:车马声隆隆作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离思的诗。首句“共约窗前月”即点明诗人与友人的约定是在窗下相会的,但诗人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要离别朋友,所以“自怜离别身”。二句紧接上句
自戎州下泸州请告 从宦无能,漫笑今,水波愁乱是余心。 旧园欲我栽荒竹,观变何人再入林。 他日山山应有约,此中泛泛故难寻。 梦回一拂横舟剑,寒色空蒙夜正深。 注释: - 自戎州下泸州请告:从戎州的官职调动到泸州去请告(请假)。 - 从宦无能,漫笑今,水波愁乱是余心:作为官员没有能力,随意嘲笑今天的生活,而内心的忧愁就像水波一样泛滥。 - 旧园欲我栽荒竹,观变何人再入林:旧时的园林中有我栽种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