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
闻雁 连翩升紫塞,嘹呖过秋城。 帛染传书泪,砧催捣练声。 云深飞总近,风细落还轻。 此夜高楼笛,怀人几度横。 翻译: 听闻大雁南飞的消息,它们振翅飞向北方的边塞。秋天的夜晚,雁鸣声嘹亮地穿过宁静的城墙。 书信被染成白色,泪水洒满了双手,这是为了寄给远方的人。在秋夜的庭院里,砧石敲击的声音让人心碎,仿佛在催促思念的人缝制衣物。 云层厚重,大雁总是能够找到归途。秋风细腻,大雁落下时也显得轻盈
以下是对《次答李梦阳送甥嘉之茂州次玉溪侍御韵三首》的逐句解析: 1. 我有龙渊物:“龙渊”比喻贵重之物或深藏不露的人,这里可能暗示诗人自己拥有珍贵的才能或资源。“物”,指具体的宝物或能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拥有某种珍贵之物,但这种价值或才能并未被广泛认可或理解。 2. 谁云鸟道难:“鸟道”通常指的是崎岖险峻的路,比喻困难或难以逾越的境地。诗人用“谁云”反问
【注释】 太初:指汉武帝时期。 少谷,即少府,官名。暝游:夜行。 讵(jù):岂,怎么。 方山客:指东方朔。 重念群芳歇,:重新想到花草凋零。 赏析: 首联“太初仙逝早,少谷暝游深”,诗人在诗中自叙早年的志向、生活和抱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认识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颔联“讵谓方山客,同随秋草阴”,诗人以“方山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已远离官场、远离尘世,但仍然怀有一颗报国之心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升:升起,指月亮初升。二子:即李曹。径觞(chāng)吹台之巅:径直在吹台上饮酒。觞,酒杯。赋雪:写诗赞美下雪的美。邹枚:指唐代诗人邹彦材、王维。李杜;指李白、杜甫。莓苔:指苔藓。 【译文】 明亮的秋月高悬在空中,夜晚的吹台显得格外高峻。月光洒落在车马之上,与星斗相接。我为这美景赋诗作画,李曹也挥笔作诗饮酒。我们同赏明月,共饮美酒
【注释】 次:第二。李梦阳,字惟贞,明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诗人。李梦阳的外甥是张嘉之(1450—1521),字茂州。玉溪侍御,指王叔杲。王叔杲任蜀中道监察御史。三首,指此诗的前三联。“两度徽官谪”,徽官,唐代对贬谪之人的美称。这里泛指贬官。“孤身绝塞行”,绝塞,即边塞,这里指四川。 “汉廷收堕泪”,汉代朝廷收留了流放至蜀的人,所以汉朝的大臣会为他们的遭遇而伤心落泪。“蜀道轸离情”,蜀道
【注释】戊子:年号。李梦阳:字献吉,明代文学家。嘉韵:即“嘉偶”,佳偶,好配偶。 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夜写给侄子的。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绘了京城元夕之夜,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侄女的深情。 灯光皎河汉,寒夜倍生春。 这句诗的意思是:灯火辉煌照亮了天空,寒冷的夜晚却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 况是繁华国,能堪吏隐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更何况这是繁华的国家,能忍受隐居的生活吗? 千家馀凤管,九陌竞香尘。
障海功难就,排山力渐消。 注释:障海,指修建海上的屏障,即筑堤围海;排山,指排开险峻的山峰。赏析:诗人通过“障海”“排山”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国家边防建设的强烈关心。 花心伤绣斧,鸟步习绳桥。 注释:绣斧,指用来装饰花朵的工具;鸟步,指用来练习飞翔技巧的绳索和桥梁。赏析:诗人用“花心”“鸟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边疆战士艰苦训练的场景。 郡国西羌尽,星辰北极遥。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本题要求学生再读诗歌,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语句,写出诗句即可。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新亭面皎月,高宴列中秋。 地敞蟾疑动,窗空雾自流。 杯倾承露掌,榻下摘星楼。 今宵尽醉游
注释: 1. 野庙瞻遗像,英威尚出群。野庙:野外的神庙。瞻:看。遗像:指先帝或先人的画像。英威:英勇威武。尚:仍然。 2. 戢(jī)场没沙水,尽壁起风云。戢场:收兵的地方。没:隐藏。沙水:泛指江河湖海。尽:全部。壁:山崖。起:兴起。风云:指战局变化。 3. 铁马长驱志,金兵累胜勋。铁马:铁甲骑兵。长驱:远道奔袭。志:意志。金兵:金国人的军队。累、屡:多次。胜勋:战胜的功勋。 4. 自遭谗谮死
【注释】: 朱迁镇:朱,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迁,镇守;二首:两首诗。 虎战收功近:指朱德率领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胜利,回师陕北,与敌军作战,取得显著成绩。 龙威召将还:指朱德率领红军回到陕北,继续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中原无社稷:指中原地区沦陷,国家破碎。 外寇有关山:指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关山等地,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剥削。 野鸟啼残恨,苍松凛旧颜:形容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