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冀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 - 诗意:大江东下鄂州城,千里频烦远寄声。这句描述了诗人在鄂州城,通过书信向武昌吴广文传达自己的声音。 - 注释:大江指的是滔滔的长江;东下鄂州城则表达了诗人身处鄂州的地理环境;千里频烦远寄声表明了诗人对吴广文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以及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温馨场景。 第二句: - 诗意:壮志每怜人易老,异乡犹喜月同明。
【注释】 次前韵寄王广文:指诗人在诗中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一冬不见衡阳使,开遍梅花到北枝”。 山云晴冉冉:山上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渐渐散去。 卷帘江雨晓丝丝:打开窗户,看到江面上的细雨。 三闾庙:相传是屈原居住过的地方。 翠竹何年二女祠:传说中的湘妃和舜帝的二个女儿曾住在湘江边的竹林里。 湘江春水暖:指春天来临,湘江的水变得暖和起来。 双鲤传书:传说鱼可以传递书信,这里的“双鲤”即表示两封信。
诗句释义: 1. 春风舣棹楚王城:春天的微风轻轻地摇动着船桨。 2. 曾向萧斋听雨声:曾在萧斋静静地听着雨声。 3. 临水忽惊头并白:突然,看到水面上泛起了波澜,自己的头发也开始变白。 4. 看山误喜眼犹明:看到山上的风景时,误以为是晴天,结果眼睛仍然感到明亮。 5. 愁来无复轩裳梦:忧愁袭来,不再有华丽的衣裳和车马去追逐的梦想。 6. 老去难忘儿女情:随着年岁增长,对儿女的感情愈发难以忘怀。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都包含了关键词,并附有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片帆西溯大江流,五月南风过岳州。 - 片帆:指一片小帆船。西溯大江流:顺流而下。 - 五月:指农历五月份。 - 南风:指南方的风。 - 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之滨,长江中游北岸,为古时的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二句:吴楚寻常多巨浸,东南形胜有斯楼。 - 吴楚:泛指江南地区。 - 巨浸:巨大的水泊
诗句解析与赏析 首句:“千古清风柳柳州”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柳州(今属广西)自古以来就享有“天下第一清幽”的美誉。 - 赏析:这句诗以“千古清风”赞美柳柳州的历史地位,突出其自然风光的优美和历史积淀。"千古"强调其悠久的历史,"清风"则形容其自然清新的环境。 第二句:“商官谁复得清游” - 注释:这里提到商人很难再有机会享受到像柳柳州这样纯净无瑕的游览体验。 -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长沙李叔南写的一首七律诗,表达了对李叔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诗句解析: - 第一句:“孤舟一别李徵士”,这里的“孤舟”指的是杜甫自己,他在长沙与李叔南分别后,就独自乘舟而去。而“一别”则强调了这次离别的深刻和不舍。 - 第二句:“饱听三湘歌竹枝”,这里的“三湘”指的是湖南的三个地区(湘水之东、北、西),而“竹枝歌”则是当地的一种民歌
诗句原文: 湘口驿前江水流,故人亭下送行舟。五更山月不知晓,一夏江风浑似秋。无事取琴弹越调,有时把酒看吴钩。片帆我亦东归去,早晚相期黄鹤楼。 注释解析: - “湘口驿前江水流”:湘口驿位于长江边,江水流动的景象生动描绘了送别的场景。 - “故人亭下送行舟”:描述了在故人的亭子下,送行的船只即将启程,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不舍。 - “五更山月不知晓”:描绘了夜晚时分,月亮升起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杨明府从军广西”,这是全诗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诗歌内容的分析等。 “蚤岁棘闱曾射策,辕门老去却谈兵。” 意思是:早年科举考场上曾出题,如今在边关已经很久没有谈起兵书了。 “棘闱”指科举考场,“曾射策”指曾经应试作答,“辕门”指军营门口。“谈兵”指谈论战争之事
寄汉阳陈广文 水西门外西州路,犹记津亭折柳枝。 鸿雁一年无尺素,江湖两鬓各秋丝。 三湘地控巴人国,八咏楼连婺女祠。 闻道日来频在告,莫因乡土重怀思。 注释: 1. 水西门外西州路,犹记津亭折柳枝:水西门外,西州路上,记得当年离别时我们曾在那津亭里折了柳枝,依依不舍的情景历历在目。 2. 鸿雁一年无尺素,江湖两鬓各秋丝:鸿雁南飞,一年没有书信,我和你分别之后,各自在江湖上漂泊
【注释】: 八咏楼前婺女城:指衡阳,因“八咏”而名。婺女星宿,在二十八宿中,主南方之郡。 一年不听早莺声:指春天已过,莺啼不再。 登楼误喜青山在:登高远望,以为山色依旧,却见青山依旧,不觉怅然若失,故误喜而错愕。 览镜羞添白发明:指鬓发斑白。明,通“眉”,指发际。 故国春风频入梦:指梦中常回故乡。 异乡啼鸟最关情:指他乡的鸟儿最能触动游子的愁怀。 愁来更忆王文学:王勃曾为滕王阁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