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冀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袁可立的诗,袁可立(1554~1603)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他曾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镇压过农民起义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袁可立的敬仰之情。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漕粟三韩万里城,回帆中夜飏风惊。 身捐鱼腹孤忠苦,命落鲸涛一羽轻。 报国己酬平日志,事亲不尽百年情。 承家喜有连枝在,荆树春来又发荣。 注释: 1. 漕粟三韩万里城,回帆中夜飏风惊。漕粟:指运送粮食的船只
以下是《题墨梅三首·其二》的逐句释义及其注释: 1. 诗句解读: - 几年东洛客:“几年”指一段时间,“东洛”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或文化背景。在这里,诗人可能在描述自己在某个时间点上的身份或角色,可能是一个在洛阳(古代称为东洛)的人。 - 衣袖满缁尘:“衣袖”通常指衣服的一部分,而“缁尘”则可能指的是沾满了灰尘的衣服。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在一段时间内忙碌或不常清洁的状态。 - 面色有深墨
注释与赏析: 题春郊晓牧图 释义: 频年事征戍,父子各关山。 得似春郊外,吴犍带犊还。 赏析: 此诗为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上,一家父子骑着牛回家的生动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首句“频年事征戍,父子各关山”,直接揭示了主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每年都要出征征战,父子俩分别驻守在关山两地,无法相见。这种长期的分离和牵挂,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团聚的时刻。 诗中的第二句“得似春郊外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次则中见赠韵:这是你对我的诗歌的回应。 海鹤东游久未还,青田芝老白云寒:我向东游历,很久没有回来了,青田的灵芝已经老了,白云也显得寒冷。 前身己悟三生石,大药难逢九转丹:我的前身已经明白了三生石的道理,但寻找那种能够治愈所有疾病的大药却很难。 好景每从愁里过,乡山长在梦中看:美好的景色常常让我感到忧愁,而那些家乡的风景却总在梦中出现。 百年身世真何物,白首劳生未得安
流水小桥西,东风路欲迷。 渔郎莫回首,不是武陵溪。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迷茫的春日景色。诗人通过对小桥流水、东风和渔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然而,诗中的“渔郎莫回首”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通过这种意境的营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中的第一句“流水小桥西,东风路欲迷”,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
【注释】 题扇:在扇子上题写。小景:即小景图,指画中景物。 天开虚白:天空如洗,一片空白。虚白:空旷的白。 露滴空翠冷:露珠洒落于翠绿的树叶之上,晶莹剔透。 谁持明月光:是谁手持着明月之光? 鉴此山河影:映照着这大地上的山河景色。 【赏析】 《题扇面小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此诗以简洁明朗的语言,将一幅清新脱俗、幽雅静谧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天开虚白寒
【注释】太乙莲舟:即“莲舟”之误。太乙,指蓬莱山;莲舟,指神话中的仙人所乘的小船。杭天风,泛指海上之风。秋云远:秋天的云彩很遥远。三山:指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清浅:水色清澈见底。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间。首句以风写景,渲染出一幅秋日江上孤帆远逝图,为下文抒志作铺垫。次句直承首句,说万里秋云,远接天际,与孤帆相望。三、四句用典。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时
玉府仙姝倚澹妆,素衣一夕染玄霜 庄子观虚白,扬雄守太玄。 无盐与姑射,不必问媸妍。 诗句释义: 玉府仙姝倚淡妆 - 玉府: 古代神话中仙女居住的地方,常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 仙姝: 指仙女般的美女。 - 倚淡妆: 形容女子淡雅的妆容,强调她的自然美。 素衣一夕染玄霜 - 素衣: 白色的衣裳,这里用来比喻纯洁无瑕。 - 一夕染玄霜: 一夜之间衣服变成了玄色
诗中“索笑山窗下,霜清月在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独自坐在山窗下的书桌前,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他深深的沉思。 - 关键词注解: 1. 索笑 - 暗示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或情感,可能是自嘲、感慨或是某种心境的表达。 2. 山窗下 - 位置描写,可能意味着诗人所处的环境较为隐秘或清静,有助于他进行思考和创作。 3. 霜清月在檐 - 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霜白如雪,月光皎洁
诗句原文: 不到长安久,帝乡风月闲。 面馀山水色,知是夜郎还。 翻译: 1. 不到长安久,帝乡风月闲。 2. 面馀山水色,知是夜郎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不到长安久”,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长时间未回的遗憾和无奈。第二句“帝乡风月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因为身处他乡,无法享受家乡的美景。第三句“面馀山水色”,诗人以“山水色”来比喻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