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粟三韩万里城,回帆中夜飏风惊。
身捐鱼腹孤忠苦,命落鲸涛一羽轻。
报国己酬平日志,事亲不尽百年情。
承家喜有连枝在,荆树春来又发荣。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袁可立的诗,袁可立(1554~1603)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他曾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镇压过农民起义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袁可立的敬仰之情。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漕粟三韩万里城,回帆中夜飏风惊。
身捐鱼腹孤忠苦,命落鲸涛一羽轻。
报国己酬平日志,事亲不尽百年情。
承家喜有连枝在,荆树春来又发荣。

注释:

  1. 漕粟三韩万里城,回帆中夜飏风惊。漕粟:指运送粮食的船只,三韩:古地名,今辽宁辽阳一带,这里借指袁可立的家乡,万里城:形容家乡遥远。回帆:船回时扬起的帆,中夜:半夜时分。飏风:风吹动帆篷。
  2. 身捐鱼腹孤忠苦,命落鲸涛一羽轻。捐:抛弃。鱼腹:比喻像鱼一样被吃掉。孤忠:指忠诚。苦:痛苦。鲸涛:大浪,鲸吞的样子。一羽轻:比喻生命如同羽毛一般微不足道,一触即逝。
  3. 报国己酬平日志,事亲不尽百年情。报国:为国家尽忠。己酬:自己已经报答了国家。平志:平心静气地对待生活。事亲:侍奉父母。不尽百年情:表示永远无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4. 承家喜有连枝在,荆树春来又发荣。承家:继承家业,连枝:比喻家族兴旺,荆树:一种植物,春天发芽生长,比喻家庭和睦繁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袁可立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袁可立的一生,既有对英勇善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赞美,也有对其忠心耿耿、忠诚无私的敬佩,更有对其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的惋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这首诗也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对袁可立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