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京都见到皇风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学问和志向的追求。 首先来看第一句“梯航重译会京都”。这里的“梯航”指的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而“重译”则意味着这种交流活动非常频繁。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大量的船只和商队被派遣到京都,以便于进行文化交流。 接着是第二句“喜见皇风冒海隅”。这里的“皇风”指的是皇帝的威风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佑年间(1086—1093)任翰林学士时所作。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这里写下了二十四首关于北山的诗作,这组诗是其中之一。 诗句释义: 1. 矫首钟山澹暮烟,帝乡一别又经年。 - 矫首:抬头仰望。钟山:位于今江苏南京,是古代帝王建都之地。 - 澹(dàn):平静、宁静的意思。 -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代皇宫。 - 一别:经过一次分别。 2.
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 上方台殿倚新晴,曾忆当年此地行。 松籁半天惊雨过,竹窗中夜听泉鸣。 黄金未炼丹砂就,青镜先催白发生。 欲访旧游还自笑,故山猿鹤肯相迎。 注释: 1. 上方台殿倚新晴:上方台殿在晴朗的新日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 曾忆当年此地行:曾经在这里走过,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3. 松籁半天惊雨过:松林中的风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山林都在颤动。 4. 竹窗中夜听泉鸣
注释: 晓,天快亮的时候。禅关,佛教寺院的山门。上方,指山上的高处。萝(luò)磴(dèng),攀援藤萝而登的石阶。松花露满襟,指松花洒满了衣襟。华表鹤归,传说中仙鹤栖息的地方是华表上的一种饰物,这里比喻隐居山林的人。灵湫龙蛰,灵湫,传说中的龙王居住地。龙蛰,指龙潜藏起来。乱离,动荡不安的时世。学道,指求道、修行。迟暮,年老色衰,形容人已进入老年。负壮心,指有志气却未实现。 赏析:
诗句释义: 桃花源洞石梁低,间有渔郎此路迷。 译文: 桃花源洞的石桥低垂,间或遇到迷路的渔人。 关键词解释: 1. 桃花源洞: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以其隐秘和宁静著称。 2. 石梁:指连接两岸的岩石形成的桥梁,常常被用作古代交通或渡口的设施。 3. 渔郎:泛指过往的捕鱼者,常在河流附近活动。 4. 此路迷:意味着路径复杂或难以辨认,常用来形容迷路的情况。 5. 白鹤归来作人语
【注释】 空山:指幽静的山林。茅屋掩柴门:形容简陋的住所。独鹤归来自不群:只有一只孤独的鹤飞回,它与众不同。有客:有客人来访。日边:太阳旁边,指朝廷。同步武:一起骑马。何人林下更移文:还有谁在林下吟咏诗歌?何人:是谁,意即“哪一位”。移文:写文章,作诗。黜陟:升迁与贬谪。黜,贬斥;陟,提升。 【赏析】 首联两句写诗人隐居生活之简朴、清高。首句“空山”,点出环境之僻静;“茅屋掩柴门”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清 朝 鹓 鹭 日 相 陪,却 伴 空 山 独 鹤 回。 三月 春 风 辞 绛 阙,百 年 姓 字 在 丹 台。 天 空 霓 节 云 间 下,日 落 星 槎 海 上 来。 闻道蓬莱又清浅,三山东望好浮杯。 注释: 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编修:官职名): 次:跟随。苏平仲: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曾任中书舍人、门下侍郎等职。《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子平仲,登进士第
童冀的《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 其九》是明代诗人童冀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注释: - 神仙楼阁倚晴空:描述了楼阁高耸入云,仿佛与晴空相接的景象。 - 高下轩窗面面通:描绘了楼阁中各个角度的窗户都相通的特点。 - 万叠好山如画里:形容山峦叠嶂,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 一声长啸落云中:表达了在山间长啸的声音似乎能穿透云层,直达远方。 - 海天未返乘槎客:指的是航海者尚未归来
诗句原文: 枕流亭子碧山围,石涧桥危过客稀。 流水落花春自老,湿云栖树晚犹飞。 山人和露收松子,木客临池制芰衣。 欲向丹崖同采药,黄精雨后渐应肥。 注释: - 在这首诗中,“枕流亭子”指的是一个位于山间水流旁的休息和观景的地方。 - “碧山围”形容周围被绿意盎然的山包围,景色优美。 - “石涧桥危”描绘了一座连接两座山峰的狭窄而危险的石桥。 - “流水落花春自老”表达了春天的到来
【注释】 精蓝:佛教语,梵语音译。意指佛寺或佛塔中的蓝色琉璃瓦。 金地:金色的宫殿。 觚棱初日绚重霄:觚棱,古代建筑上的一种装饰。初日,指太阳初升时的样子。绚,五彩缤纷。重霄,天空。 黄龙:指佛教中护法神。 白马:佛教中驮经的神兽。 禅房:佛寺中的修行场所。 【赏析】 此诗为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之十二。诗写佛寺,描绘佛寺建筑之美。 首句“精蓝结构自前朝”,以精蓝比喻佛寺的建筑风格。精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