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肃
【解析】 1.此诗是和张员外的《柳花词》十首,其八为第八。“重经”意为再次经过。 2.丝管:泛指音乐乐器。 3.苏小:即秦娥,传说她是钱塘江上的一个渔妇。 4.多情:指柳絮随风飘荡的样子。 【答案】 译文:春风吹过,杭州的丝竹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钱塘江边新绿的柳条摇曳生姿。我又一次经过苏小小墓前,看见飞絮飘飘,惹得我多情而动心。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重游杭州时。诗人先写自己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卢女初来魏帝家,楼前杨柳倚风斜。 新衣只拟裁金缕,绿鬓何堪点雪花。 注释: - 卢女:代指卢氏女子,可能是张员外家中的一名女仆或侍女。 - 初来:表示卢女刚到达或进入魏帝家的时间。 - 魏帝家:指魏帝所在的府邸或宫廷,强调其尊贵的地位和环境。 - 楼前:地点,在魏帝家的楼前,即皇家建筑附近。 - 杨柳:植物,常用来象征春天或某种柔美的景象。 - 倚风斜:形容杨柳依风而立,姿态优雅
下面是对这首诗《和张员外次韵顾仲瑛柳花词十首·其四》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柳条垂影马鞍清:描述柳树的枝条垂下,形成的影子映衬在马鞍上,显得清澈而明亮。 - 张绪华年别有情:指代张士诚占据吴地时的风采,有一种特别的情调。 - 狂雪莫教吹一点:不要让狂野的雪花飘落到头上,以免打扰到思绪。 - 䓁闲粘着鬓边明:形容雪花像小装饰物一样粘在鬓角,显得光亮可爱。 2.
【注释】 和张员外次韵顾仲瑛柳花词十首 其五:与张员外的诗词,应顾仲瑛的要求,写了十首柳花词。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的第五首。次韵是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写,也就是和原诗的韵律一样。把臂踏歌:在宴会中互相挽臂唱歌。春兴恼诸公:春天来了,心中却有些烦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顾仲瑛之邀,和张方平的《次韵顾仲瑛柳花词》中的一首。全诗以咏柳抒怀,借咏白花不恋魏宫阊阖风,而踏歌留连,表达了对张方平的思念之情。
谢肃的《题赵思谨所藏唐子华渔洲横笛图》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古诗。诗的内容主要描绘了张志和在桃花水暖之时,扁舟吹笛于霅溪之上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不见高人张志和: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高洁之人的向往与遗憾,即诗人未能见到张志和这位高洁的人。张志和以他的高洁品质和隐逸生活而闻名,成为了诗人心目中的楷模。这里的“不见”不仅仅是一种遗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①善𪫬庵(nà):即善贤寺,在杭州。②激枕:指因夜深难以成眠而敲击枕头。③揽衣:撩起衣襟,表示睡意已浓。④露坐:坐卧露地,多指僧尼。⑤白莲香拂水边阑:指白莲花盛开时散发出的清香飘过水边的栏杆。⑥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善贤寺讲主的赠诗,表现了他对僧人的生活和修行方式的理解和赞美。 【译文】 月光洒满窗前松林,夜将残时仍难入眠,江边声声涛涛,梦魂不安。 曾经一起撩起衣襟,露坐江头
注释翻译:细腰的宫人住在曲池边,杨柳依然环绕着古城。城头晚风吹动柳絮飞得很急,无端感触生为谁而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中的“细腰”一词,既指宫中的女子,也暗含着女子的娇小和柔弱。诗人通过对杨柳、柳絮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依依的杨柳,伴随着阊门。歌声断绝,吴地的曲调显得黯然神伤。 仿佛带着泪珠,柔嫩的枝条折断时,似乎还留有啼哭的痕迹
```text 栗里归来谩赋诗,茅齐老去足栖迟。 此心闲静谁能识,唯许庐山惠远知。 ``` 译文: 回到故乡的栗里之后,我徒劳地写下了许多诗篇。随着岁月流逝,茅屋变得陈旧,我已足够舒适。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只有庐山的慧远大师能够理解我心中的宁静。 注释: 1. 栗里:地名,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是谢肃的故乡。 2. 谩赋诗:随意写诗,表现出谢肃对诗歌创作的轻率态度。 3. 茅齐老去
【注释】: 1. 重游赤壁溯流湍:苏轼曾游览过赤壁,此诗是作者在故地重游时所写。苏轼曾游览过赤壁,此诗是作者在故地重游时所写。苏轼曾在赤壁题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以此处的“赤壁”是指作者游览过的赤壁。 2. 莫笑黄州老谪官:黄州,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后居住的地方。苏轼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过着隐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