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肃
【注释】: 临清:今属山东,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岸。 极目:把视线投向远方。平原:这里指京城附近的广阔原野。欲暮鸦:黄昏时乌鸦归巢。 荇带:荇菜叶带状植物,这里比喻黄河之水。 漳水曲:漳河在临清城附近流过。御河:即汴河,流经河南、河北两省。柳条:指汴河岸边的垂柳。拂:轻轻擦过。 庐井:农家炊烟,这里指京城附近的田园村落。遗俗:保留着的乡风民俗。车书:车与书,古代指国家治理。又一家:国家统一。幽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一首。全诗如下: 1. 太行山麓滹沱水,临眺低徊逸兴多。 注释:太行山位于河北西部,滹沱河发源于河北省阜平县,流经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等地区,最终汇入渤海。在太行山脉的脚下,滹沱河静静流淌,诗人在这里驻足远望,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赏析:诗人站在山脚下,眺望着蜿蜒流淌的河流,内心涌动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感受到了太行山的险峻,也感受到了滹沱河的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题材、手法和语言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找到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本题中,“望台”即登高台,作者登上高台而发,抒发感慨。“望台”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人站在高台上,面对北方的太行山,心中充满了感慨。“突兀”是形容山峰高耸直入云霄的样子
早发南宫柬赵训导 牛车晓出郭西门,百室曾无十室存。 洚水贯城神禹迹,石麟眠草汉侯坟。 枣林露冷群狼吼,黍垄风微野豕奔。 岂意相逢赵公子,嚼瓜行酒共论文。 注释: 1. 早发南宫柬赵训导:早晨出发到南宫(这里指一个地名或机构)拜访一位叫赵训导的人。 2. 牛车晓出郭西门:早上在城外用牛车出行。 3. 百室曾无十室存:曾经有一百户人家的地方现在只剩下十户人家居住。 4. 洚水贯城神禹迹:大水泛滥
南宫望太行 南宫:指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洛阳。南宫望太行,意即在洛阳遥望太行山。 寻山不远数千里,始向堂阳见太行。 寻山:寻找山峰。太远了,但距离并不遥远。 堂阳: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某地。 太行: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山西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山脉。 群嶂北连恒岳翠,众流南赴大河黄。 群嶂:连绵不断的山峰。 北连恒岳翠:北边的山峰连接着恒山,山色翠绿。 众流南赴大河黄
瞻峄亭次欧阳圭斋先生韵 谢肃 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 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已劳形。 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注释: 黄栋河:地名,位于上虞(今属浙江)。 峄山:山名,位于黄栋河附近。 两峰青:形容峄山的山峰苍翠欲滴。 云浮鲁观无今古:指在鲁地观察自然景象时,感受到时间的流转,没有古今之分。 石刻秦文似日星
过耐牢坡闸观梁山水涨 三宿淹留会同闸,一帆飞过耐牢坡。 注释:这三句诗描述了作者在过耐牢坡闸后,看到了山间的河水开始上涨。 赏析:这里的耐牢坡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的水在这里汇聚,形成了梁山的水流。 旧来禾黍秋风地,今作蒲莲野水波。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从秋天到夏天,黄河岸边的景象发生了变化,曾经是一片稻田和庄稼地的地方,现在长满了蒲莲。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
歌风台 译文 秉钺归来士若林,登台何故泣沾襟。 应缘信布成枭首,可但风云感伯心。 天入砀间佳气尽,亭临泗上碧流深。 三侯章在谁歌得,击筑儿童振楚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将军的归来和登台哭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与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战场的描述以及将军归来时的情感状态,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胜利后的喜悦和感慨。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如“天入砀间佳气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赏析: 第一联:“济州州南天井闸,东往西来万巨航。” 这句诗描绘了天井闸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天井闸位于济州州的南面,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水运枢纽。这里的“万巨航”指的是通过天井闸来往的船只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第二联:“地接燕吴通漕运,水连汶泗合微茫。” 这句诗描述了天井闸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它不仅连接了燕吴地区(指今北京、河北等地)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百步洪:这是诗的题目,意指黄河上的一段险要地带,百步之内水流湍急,船只难以通行。 2. 黄河雄吞汶泗来:黄河从山东蜿蜒而来,流入河北,其壮阔的气势如同吞并了汶水和泗水一般。 3. 百步东河如带微:百步之外的东边黄河像一条细带一样蜿蜒流淌。 4. 顺水帆飞一鸟疾:随着河水的顺流而下